因病歸天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十仲春,代善和諸貝勒再三勸進,推戴皇太極其帝。當皇太極要諸貝勒發誓以表忠心時,因為代善年老,號令他能夠免除發誓,代善卻堅請參與盟誓。經皇太極同意後,代善對天發誓說:“代善誓告六合,自今今後,若不克守忠貞,殫心極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反叛者,六合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30]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月朔,後金國停止新年朝賀典禮,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擺佈,四人並肩端坐殿上,接管群臣叩拜。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雄師征明,嶽托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夜攻大安口,毀水門而入,擊敗馬蘭營援兵於城下。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禦帳,不準諸貝勒大臣入內,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切敵境,勞師動世人困費事,即便攻入明朝邊疆,也是敵眾我寡,建議皇太極當即班師回朝。皇太極雖不滿,但麵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當天深夜,嶽托、濟爾哈朗諸貝勒一起給代善、莽古爾泰施加壓力,終究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以後五戰皆勝。後金軍進逼明都北京,代善帶領兒子嶽托擊敗明朝援兵。[25-26]
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九日晚,皇太極俄然駕崩。最有能夠的擔當人有三位,一是皇太極的宗子豪格,他有其父具有的強大的正黃、鑲黃二旗作後盾,他本身南征北戰二十年,軍功卓著,前後榮任和碩貝勒、和碩肅親王,並統攝六部至中最首要的戶部,且豪格在八旗王公大臣中還享有比較高的聲望。另一是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具有本身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鐸的鑲白旗,人馬浩繁,因耐久遭到皇太極的寵待,還獲得了很多老臣的支撐,以是權勢相稱強大。再一名和多年前一樣還是代善,固然代善雖已退居幕後數年,但他具有正紅、鑲紅二旗,曾經統兵出征吒叱風雲三十年,為後金——清國的建立與強大,建立了不成消逝的功勞,在八旗王公中,他資格最老,職位最高,又有碩讬、瓦克達、阿達禮、愛新覺羅·羅洛渾、滿達海等一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權勢實在是最強大的。在議立新君的過程中,兩黃旗的首要大臣欲立豪格為帝,兩白旗推戴多爾袞。
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架空代善,代善又年齡已高,遂在家閒居。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葬在他的世襲領地: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