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五行誌》記錄:
龍捲風災害說
明朝的官方報紙—《邸報》為這場大災變而頒佈的“號外”—《天變邸抄》當中。《天變邸抄》還記錄了大震發作後很多人失落的事件: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蒲月初六辰時(注:上午7~9點),忽大震一聲,烈逾急霆,將大樹二十餘株儘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數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北。自西安門一帶皆飛落鐵渣,如麩如米者,移時方止。自宣武門迤西,刑部街迤南,將近廠房屋,猝然傾倒,土木在上,而瓦鄙人。殺死有姓名者幾千人,而闔戶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幾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爐中之火皆滅。惟賣酒張四家兩三間之木箔焚然,其他了無焚燬。凡死者肢體多不全,非論男女,儘皆*,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12]
明朝天啟天子的司禮寺人劉若愚,是此次大災變的目睹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宮史》一書中,詳確地記敘了這場龐大災變:
“(天啟六年蒲月初六日)臣即是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響一聲,如天折地裂,斯須,灰塵火木四周飛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冒死扶行,及至天井,見火焰煙雲燭天,四邊頹垣裂屋之聲不斷。又覓馬出衙門,首見婦女稚兒泣於街,則知屋碎壞不堪計也。震壓打擊,蹂踏死者,不成勝計也。比策馬行不數步,又見萬眾疾走,家家閉戶,則因象房(注:王恭廠四周有皇家畜養大象的苑囿,故此這一帶至今仍叫做象來街)傾倒,群象驚,狂逸出,不成節製也。臣等急策蹇騎至朝房,驚魂甫定。”[6][7][12-15]
“從西北起,震驚六合。黑雲乘之顛蕩,壞民居室數裡無存,驢馬雞犬殆儘,斷臂折足破頭缺鼻者,枕籍於街”。
明朝學者文秉在《先撥誌始》:
震崩後,有人報信說,很多紅細絲衣等都飄至西山,大半掛在樹梢上;另有的飄到了昌平教場中,器皿、金飾、銀錢無所不有。戶部張鳳逵派長班前去驗對,果不其然。豐潤等縣治,樹上也掛滿成堆的衣服;另有的人,俄然莫名其妙地呈現在彆人家中;“更有失手足頭子於裡外得之者”。而落在昌平州教場的衣服成堆。戶部(管民政的機構)派長班去昌平查驗,長班返來陳述公然衣服、器皿、金飾、金銀、鞋襪俱有。戶部張鳳奎將此事寫入奏摺向天子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