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平第一次出遠門,暗忖擺佈無事,不如也去看看這場嘉會,以後再尋堆棧住下。因而向那人拱拱手,向前走去。
廬州(今合肥)傍巢湖而建,明洪武元年(1368),廬州府改屬中書省;十三年(138o)直隸六部;永樂元年(14o3)改隸南京。〈廬州素有三國故地之稱,張遼威震清閒津的故事在這裡家喻戶曉,清閒津苑內,張遼泥像橫刀立馬豎於大門口。清閒津苑建於城內,苑址古為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千年變幻,這裡已是城中最為熱烈之地。
朱自平走的是山路,用布條裹好隕陽鐧,繫於腰間,展開輕功緩慢前行,三今後的傍晚,遠遠地看到廬州城,方放下度。進了城,見人成群結隊前去城東北方位,便向路人探聽啟事。那人瞅了他一眼:“年青人是鄉間來的吧?每年元宵節,廬州府都會停止燈會,觀燈弄月,共享承平。”
朱自平冷眼轉動,擲脫手中筷子,隻聽噹的一聲,飛來的白光調頭落入水裡。他起家走出船艙,也不說話,抬手飛出一物,和尚俄然大呼一聲:“哎喲……小子,你、你竟敢暗害老子。”
傍晚時分,遊人雲集,撫玩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苑內花圃水榭吊掛各式花燈,多由細竹篾體例,或用絲綢、瓷器精製而成的花鳥蟲魚,更有將老葫蘆殼削至半透,外繪各種圖案,光彩奪目任人賞玩,遠瞭望去,恍若瑤池。
朱自平歎道:“顏兄弟雅人,可惜明天我就要分開廬州,要去河南固始故鄉。”顏越拍了一動手:“鄙人與朱兄實是有緣,我籌辦看完元宵燈會,明天就解纜回家。固始是我必經之地,就和朱兄結伴隨行如何?”
此人恰是朱自平。自邊王村出來有兩條線路可前去廬州,一條是乘船,水路一天可到湖對岸的巢縣,再從縣城走官道到廬州,這是邊王村的村民常走線路。另一條是像朱誌那樣沿山路行走,不過山路崎嶇,很少有人走這條線路。
卻聽一人粗聲喝斷:“他奶奶的,哪個不識相的在這裡唱得如許慘痛,大過年的,儘給老子添倒黴!”
顏越往艙外看去,直見艙外十丈遠處有兩隻船,一大一小,相距很近。大船船頭站著一個身穿褐色緇衣的胖大和尚,叉腰罵向劃子。劃子內再無聲氣。和尚持續怒罵:“那賤人如何不唱了?害得老子冇了酒興,還不出來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