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66章 工器外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戌時,正月初三,泉州港駛來三艘琉球商船。市舶司依新規查驗,發明鐵錨內的「鉛龍」紋路非常清楚。陳阿水受邀驗貨,用驗鐵針敲開鉛層,暴露藏在龍首中的微型羅盤——這是用「水密隔艙」技術改進的帆海利器。「好個「鉛龍藏針」,」他低聲對琉球販子道,「但這羅盤銅針用了咱大明的「磁化法」,若想量產,還得學正統匠術。」說罷,他取出一本《工器帆海譜》,封麵印著「水禾」紋與琉球「珊瑚紋」的異化標識——這是工器局新批的「跨境技術特許」。

未時,深夜的泉州灣,三艘商船悄悄離岸。船艙內,林生望著成箱的「改進鐵犁」皺眉:「店主,這犁頭刻的不是「水禾」紋,是……」船頭販子嘲笑:「此乃「十」字紋改進版,犁頭中空可藏彈簧。」話音未落,海麵亮起火把——工器驛巡檢船破浪而來。巡檢官登上商船,用驗紋鏡掃過鐵犁:「明人不做暗事,翻開犁頭。」林生瞳孔驟縮,隻見巡檢官用磁石吸犁頭裂縫,吸出的鉛塊中竟裹著藐小的火銃扳機零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