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短兵絞殺間,劉七率輕騎衝破右翼,卻見明軍拒馬俄然翻轉,代耕架的鐵犁頭竟變成鋒利的反鉤。「這是「鐵錨拒馬」!」他的坐騎被鉤住馬腿,栽倒前瞥見明軍器銃手從拒馬火線站起,扳機護圈上的「禾」字在陽光下閃著鬆煙墨的幽光——那是青禾用「繡紋驗鐵法」標記的合格兵器。青禾貓腰穿過拒馬間隙,手中「繡紋驗鐵錘」敲響緝獲的「十」字廢銅炮管,錘音暗啞如破盆,她判定揮手:「含鉛超八成,登記造冊,裝車運往都城尚工局!」匠人弟子們將硫磺包臨時封存炮膛,退至二十步外監護——這些劣質銅料需經都城「五煉去鉛法」同一措置,嚴禁當場私煉。劉七被押送時仍不平氣:「憑啥你們的火器就不炸?」青禾嘲笑:「真銅需三煉三淬,鉛砂過五成,遇熱必炸。」劉七雖不知「三煉三淬」為何物,卻從青禾的語氣入耳出匠作之精,懊悔自家輕信劣質兵器。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戌時的捷報再傳至乾清宮,朱厚照展開新繪的《德州耕戰圖》,圖中代耕架與火銃拒馬交叉成網,粟米地中裝點著爆炸後的焦痕。張忠捧著尚工局戰報:「陛下,此次火銃啞火率不敷一成,牛徒弟的「掌紋驗銅法」公然神準。廢銅已按《匠戶管束條例》全數運回都城,交由鐵錨會同一煉造。」他望著圖中青禾改進的「鐵錨拒馬」,俄然想起王巧兒的密信:「工器之利,在精亦在統。」提筆在戰報批道:「著尚工局立「廢銅歸京」鐵律,火器匠戶仍隸軍籍,非詔不得私鑄。」窗外暮色四合,遠處尚工局的煙囪又騰起青煙——那是都城熔爐在等候德州運回的廢銅,即將重鑄為保護國土的精鐵。
王巧兒在永春齋輕撫女兒朱瑢的胎記,聽著宮人唸誦捷報。案頭的「海船應力求」已繪至第七稿,錨形齒輪與代耕架的傳動道理竟相通——或許不久後,大明的寶船也能像代耕架一樣,在江海間犁出屬於匠人的航路。八月氛圍濕度大,青禾早命匠人在火銃槍管內塗「鬆脂-蜂蠟」異化層,比例七比三,既防生鏽又光滑膛線,經實測啞火率較前大減。而那些緝獲的廢銅,正沿著運河向都城奔馳,它們終將在尚工局的熔爐中獲得重生,如同大明的火器匠人,在同一管束下鍛打出更鋒利的保護之器——而劉六劉七之流,因不知匠作之精、工器之要,終埋冇於汗青的烽煙,隻留下劣質銅料鑄成的經驗,刻在大明的火器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