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辰時,尚工局急報鐵器商隊遇劫。朱厚照展看戰報卻不慌亂:「劫去鐵器足鑄萬具耕具,待流民春耕播種,豈會再隨賊劫奪?」他摸出屯田火銃模型,稻紋在晨光中泛著鬆脂光芒,「傳諭青禾,速造「勸農炮彈」——內填粟米良種與硫磺,發炮後既能退敵,又可辟地播種。」
青禾輕笑,從袖中取出浸油麻線:「徒弟請看,膛內稻紋與螺旋紋間隔嚴格按《九章算術》方五斜七之率,麻線蘸取鬆脂嵌入紋路,既導火藥又防鏽蝕——此乃巧妃娘娘改進自「窯工潤縫」之法。」說罷輕吹麻線,其沿膛線順滑入底,圍觀匠人收回低低讚歎。
張忠忽報:「陛下,巧妃娘娘遣人送來「海船應力測算圖」,言寶船水密隔艙以鬆煙墨異化蠣灰塗抹,可防海水腐蝕。」朱厚照撫圖輕歎,將照片夾入《天工開物·舟車》篇,指腹劃過圖上「錨鏈九煉」講明——此女竟連深海腐蝕之困都已算儘。
朱厚照挑眉,目光落在模型稻穗紋的螺旋走向——那弧度竟與王巧兒設想的槍管應力縫相差無幾。他想起昨夜巧妃密信開端的錨稻簡筆劃,旁註「工器務農,農養工器」八字力透紙背。「準奏,」他提筆在《屯田策》批道,「著尚工局旬日內量產「屯田火銃」,槍管刻稻紋為記,每銃配耕具模具一套,命屯田匠戶春耕時照顧。」
戌時,永壽宮。劉皇後對鏡摘「鳳錨」步搖,鬢角新添的白髮在燭光下微閃。宮女捧來巧妃所贈防鉛蜜丸,琉璃瓶繫著浸過鬆煙墨的錨形絲帶。她指尖撫過瓶身「禾」字刻紋,忽輕笑自語:「巧妃mm深居後宮,竟仍能以鬆煙墨改進兵器……」
劉皇後聞言輕笑,翟衣上的錨稻紋隨回身漾起波紋:「陛下此策,臣妾當命尚衣局繡作《火德勸農圖》屏風,懸於永壽宮前殿。」朱厚照望著她步搖上的稻穗墜飾,忽憶起巧妃「工器如水」之語,提筆在戰報批道:「著尚工局月產農器五萬件、火器萬具,設「工農互易署」專管折算——朕要讓天下知,大明匠人既能鑄炮安邊,亦可犁地生金。」
楊廷和望著服飾針腳精密如驗銅墨線,忽憶起巧妃「繡紋驗鐵」之法,遂在折算表補註:「鐵器代糧限十萬斤精鐵,歲內補足屯田匠戶三倍徭役。」朱厚照拍案稱善:「傳旨,屯田匠戶每人先發五斤熟鐵耕具,秋收後以粟米三鬥折算一斤鐵料——此乃「火德耕戰」之製,著禮部速撰聖旨頒行。」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