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掠過,乾清宮前的銅缸裡浮著幾片槐花,像極了巧兒設想的「浮水驗鉛球」。朱厚照望著缸中倒影,想起巧兒說過的話:「匠人的心,就像這缸水,看著安靜,底下藏著百般計量。」他伸手撥弄水麵,波紋散去時,錨形紋章的倒影與本身的身影堆疊,竟像是匠人掌心的鉛斑,刻進了這萬裡江山裡。
酉時,文華殿。楊廷和的青衫沾著槐花,展開《匠戶生養本錢疏》時,紙頁收回沙沙輕響:「陛下,匠戶年生男丁約三千,若全免徭役,需多支粟米萬石,相稱於宣府鎮旬日糧。」朱厚照掃過疏中數字,指尖落在「鐵器代糧」四字上——這是巧兒客歲提的主張,用廢鐵耕具折算糧稅。「楊首輔可知,」他指了指案頭的「鐵芯銅體」炮模型,「匠女每誕一匠子,將來二十年可鑄炮十門。十門炮守邊,可省糧十萬石。」
楊廷和沉默半晌,目光落在炮管的螺旋紋上,那紋路像極了他書房裡的《周易》爻線。「陛下若對峙,」他終究開口,「需令匠戶將孕期記錄交翰林院備案,以防「借孕避役」。」朱厚照輕笑,提起硃筆在疏尾批道:「準奏,著尚工局與翰林院共製《匠孕冊》,劉皇後總領其事。」
未時,豹房暖閣。王巧兒扶著腰跪行大禮,孕肚將短打衣衿撐得微敞,暴露內裡的「工」字錦帶——那是她本身設想的托腹帶,內襯摻了鬆煙墨粉與艾草碎末,據《令媛方》記錄可「避穢氣、通血絡」。「陛下,」她的嗓音帶著金屬般的清澈,「匠人孕中驗銅,鉛毒入血如鈍刀割肉。若能免其徭役,供應防鉛之物,匠戶添丁必多,匠作傳承亦盛。」
次日辰時,張忠捧著《匠孕冊》樣本:「陛下,劉娘娘已命尚食局按巧女史的方劑調配防鉛炊事,每日供應孕匠粟米粥加鬆煙墨蜜丸,另配海帶燉豆腐。」朱厚照看著冊首的錨形紋章,想起昨夜夢見的場景:巧兒抱著嬰兒,嬰兒握著枚小巧的驗銅錘,錘頭刻著「工」字。他提起筆,在「王巧兒」位份欄慎重寫下「巧妃」二字,算是給這新位份的講明。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牛二虎俄然咳了兩聲,從轎內摸出個布包塞給她:「給巧孃的。」青禾翻開見是個繡著「錨」字的棉墊,內裡絮著鬆針與曬乾的海帶碎屑——那是牛二虎按「以形補形」的土方籌辦的,海帶能「化痰軟堅」,鬆針可「去風靜痛」,都是匠人代代相傳的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