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22章 眾王告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眾王雖已告彆,卻留下了比兵馬更貴重的東西:錫王的玻璃匠、魯王的炭冶師、景王的震波學徒,另有無數從四海運來的質料。這些人和物,在衡王的調劑下,分守著棱堡的每個射口、每道地基、每眼濾水井,讓工器城真正成了座“會呼吸”的鐵城——樹膠在高溫下彌合裂縫,炭粉在毒霧中淨化氛圍,鋼渣在撞擊下加強筋骨,正如諸王留下的兵將,在他鄉地盤上,與工器衛擰成了一股繩。

“王爺,各堡報數結束。”副將遞來名冊,斯裡蘭卡弩手三十人,炭冶匠人二十,東洋學徒五,加上本地工器衛,共二百人守著五座棱堡。衡王掃過名冊,俄然想起三年前在南京校場,各藩王的兵器車也是如許一輛輛停在轅門外,車上裝著南洋的橡膠、波斯的珍珠、東洋的震波儀,現在這些東西全成了波斯灣的護城寶器。

錫王的大象隊撤退時,十二頭戰象的揹簍已空,卻留下了三十名斯裡蘭卡匠人——他們鼻梁高挺,腰間彆著能射穿鉛玻璃的三棱弩箭。“這些弟兄熟稔錫蘭鉛玻璃的嵌合術,”錫王副將遞過刻著雙象紋的銅鑰匙,“射口的玻璃接縫端賴他們用樹膠黏合,沙暴天能扛住三輪火繩槍齊射。”衡王點頭,望著象隊遠去的背影,俄然想起客歲夏季這些匠人在棱堡射口熬了三天三夜,用紅茶單寧煮化樹膠,將寸寸玻璃熔成一體。

夜風送來象鳴——那是錫王的戰象在十裡外的沙丘後長嘶,雖已分開,卻留了三個象兵斷後。衡王摸了摸護腕上的錨鏈,鏈環裡卡著片錫蘭鉛玻璃碎屑,是匠人嵌玻璃時不謹慎留下的。他俄然笑了,大明工器王朝的防地向來不是一人一城的死守,而是諸王留下的匠人、技術、質料,像椰棗纖維網般交叉,任沙暴如何撕扯,都能緊緊裹住每寸城牆。

因而,在諸王告彆後的第一個沙暴夜,波斯工器城的棱堡裡燈火未滅。匠人修補著鉛玻璃,弩手擦拭著三棱箭,炭冶徒弟添著濾水器的炭,東洋學徒調校著震波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