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摸出袖中驗鐵石,在麵具邊沿小扣,嗡鳴中檢察蠟板上的共振波紋:「明日去見占城酋長,就用這「弁慶」麵具的高音波演示驅蟲——上個月橡膠林的象鼻蟲恰是被60赫茲低頻震驚逼退的。」
「大人,蘇門答臘橡膠林已佈下三十座信標站。」副將李阿巧遞來蠟板記錄,「但本地頭人仍疑慮聲浪驚擾天然次序。」
申時三刻,雷達港傳來急報:「佛郎機艦隊在巽他海峽佈下火油鏈,揚言要燒穿南洋航路!」
徐光啟望向夕照餘暉中的麵具陣列,俄然想起景王的聲學研討條記:「硫鉛合劑的爆燃頻次在200-300赫茲之間,可用羽音頻段的256赫茲聲波滋擾分子振動。」他敏捷改換對應音叉,十二麵麵具同時震顫,海麵俄然掀起麋集水霧——並非聲浪直接震散火油,而是低頻聲波迫使海水分子狠惡振動,構成直徑百米的「水幕樊籬」。火油遇水刹時爆燃,但水霧持續噴發稀釋有毒氣體,共同工器號上的蒸汽水泵,終究將火勢節製在海峽西側。
朱載鈞嘲笑:「讓鴻臚寺將占城酋長的謝恩表章翻譯成拉丁文,附聲波驅蟲的頻譜闡發圖——科學數據賽過千言萬語。」
張居正展開《南洋互市新約》,羊皮紙上占城酋長的指印旁蓋著「工器梭巡使」關防:「不止橡膠,蒙巴薩承諾來歲送三船長頸鹿,供工器植物園研討次聲波對大型植物的行動影響。」
徐光啟趁機呈上熔岩合金打造的橡膠割刀:「工器王朝不乾預信奉,隻處理蟲害。此刀含矽15%、銅80%,刃口硬度達HV500,割膠深度偏差小於0.1毫米——如同緊密的皮影雕鏤刀。」
工器十六年春雨水時節,馬六甲港的薄霧中,徐光啟站在「工器號」船麵上,望著船首新鑄的聲波信標。十二麵能劇麵具嵌在銅架上,隨波浪輕晃,每麵麵具邊沿都刻著對應的律呂稱呼——這是景王送來的改進版聲波防備裝配,較京都嘗試室的初代機體積縮小七成,可通過改換音叉晶片調劑頻次。
使者摸著鐘體上的工禾紋,俄然抬高聲音:「佛郎機人說你們試圖把持統統產業技術,如同他們把持香料貿易...」
「好個以聲換物。」天子拿起景王新送的熔岩合金茶盞,茶湯在20千赫茲超聲波震驚中加快消泡,「傳旨:賜徐光啟「工器啟明」牌坊——啟明二字,取「以科技啟明愚笨」之意。」
「工器技術可共享,」徐光啟揭示可拆卸的音叉模塊,「但核心頻次演算法不過傳。正如你們儲存香料配方,我們也需庇護聲學研討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