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89章 宗室開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載鈞抽出《工器律·外洋篇》:「防鉛布、蒸汽火銃仍禁出口,」他硃砂講明「橡膠種子不得西傳」,「但可賣硫淨鐵犁、聲紋驗礦儀——要讓佛郎機人曉得,東方工器,惠而不奢。」長公主取出佛郎機人仿造的蒸汽碎礦機圖紙:「他們仿了三年,齒輪還在漏硫。」圖紙上歪扭的火漆印透著焦炙。景王捧出《東非工器圖誌》:「蒙巴薩酋長想學鑄鐵,」書中繪著本地匠人敲擊音叉的場景,「兒臣想送他們兩套青銅音叉、十箱硫鈣肥——換他們的象牙與犀角。當年父皇說「工器開疆,宗藩為盾」,現在剛王、慶王們在外洋開枝散葉,恰是應了這話。」朱載鈞點頭:「準了。工器之道,不在封閉,而在人不能仿,」他望向殿外工器閣的璿璣儀,「就像這算尺,給他們刻度,卻不教演算法。」

散朝時,長公主留下半袋巴西咖啡豆:「南美種出的豆子,烘後有火山灰的焦香。慶王在巴西種咖啡,倒像是把中原的茶園搬到了南美。」景王則呈上富士山熔岩標本:「從中提煉的「地脈金」,能讓蒸汽管道壽命增兩倍——但需慎用。代王當年在秘魯試種玉米,也是這般謹慎,現在不也成了氣候?」朱載鈞捏起咖啡豆,忽憶正德朝《滇南橡膠記》殘頁:「傳旨,讓尚食局試煮此豆,」他望向景王,「至於地脈金...先在鉛安城鐵廠試半年,莫學佛郎機人,為挖礦驚了地脈。」殿外,工器蒙學的兒歌聲傳來:「工器鐵,禾苗青,跨洋來,四海平」。景王與長公主相視一笑——這曲新謠,比三年前的《聲律辨礦歌》多了些陸地的廣寬,也多了些宗室開疆的豪情。

工器十五年春正月初七,雪後初霽,景王與長公主踏入乾清宮。朱載鈞轉動璿璣算尺,算珠聲與殿外冰棱墜落聲相和:「賢弟、賢妹一起辛苦了,先報海路見聞。」景王展開《天下礦脈圖》,工禾紋標記從日本富士山延至巴西高原:「皇兄,日本鉛產量達五千噸,」他指尖劃過富士山地區,「聲波震礦法使礦脈勘察效力增三倍,但火山灰堵塞蒸汽管道的題目,需用南洋橡膠製防堵閥。慶王在巴西倒是順風順水,這孩子畢竟是太祖直係,當年父皇封他去南美,公然冇看錯人。」長公主遞上南美銅礦樣本:「慶王在巴西建十二座蒸汽碎礦工坊,」銅塊大要泛著高純度的紅,「年供高純度銅一千五百噸,蒸汽火銃槍管合格率提至七成。剛王在剛果河試種橡膠勝利,生膠年供兩萬斤,可製傳送帶五千條。提及來,剛王這支本是代王旁支,客歲改封單字王爵,倒把西非鐵礦管得井井有條。」景王取出一袋秘魯玉米:「蒸汽灌溉全覆蓋後,畝產達六石五鬥,」穀粒飽滿如珠,「代王守秘魯,設「工器義倉」儲糧四百萬石,夠本土駐軍吃三年。代王到底是叔父輩,當年父皇托他去南美開疆拓土,現在公然成了氣候。」長公主展開南洋甘蔗漫衍圖:「呂宋農戶用硫淨鐵犁,甘蔗畝產增三成,」圖中熒光標記的蔗糖工坊星羅棋佈,「年供蔗糖十五萬擔,工器酒坊已能製「鉛玻璃陳釀」。」景王呈上一匹倭緞:「和式蒸汽織機占南洋市場四成,用富士山鉛礦換生絲的買賣,本年減了半數——他們開端本身種桑。」長公主輕笑:「馬六甲商盟年賺五十萬貫,」她揭示橡膠期貨票樣,「沈工的星象工坊定位磷礦,沈器的蟲鳴驅蟻法停歇南美蟻患,現在佛郎機人想買防鉛布,得用威尼斯玻璃換三倍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