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75章 技術落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巧太妃微微點頭,她曉得天子為何固執於橡膠地膜與占天田的爭議。所謂「占天田」,本是山東農戶對山地梯田的俗稱,工器監卻發明這類梯田的泥土含鉛量非常,適合蒔植橡膠樹。《工器均田令》名義上是「均平田賦」,實則是要將山地收歸工器監,用橡膠地膜改進泥土後蒔植經濟作物。但農戶視山地為「龍脈」,以為地膜會「吸走天運」,纔有了接二連三的叩閽事件。

巧太妃一怔,旋即低眉領命。她當然明白天子的企圖——三年前青禾改進的「水聽辨礦法」被匠人視為妖術,終究靠太上皇朱厚照親祭火德廟,宣稱「星君賜耳」才得以推行。現在「聲紋驗礦儀」不過是將銅盆水聽法鍛形成青銅儀器,卻需借神諭廢除「匠人私行窺破地脈」的流言。案頭的璿璣計算尺悄悄躺著,刻度間還嵌著客歲臘月匠人直訴時崩裂的算珠——當時有匠人控告工器監「用算尺吸走地力」,氣憤的人群砸爛了濟南工坊的十二台計算尺。

銅漏滴答,雪落無聲。在這個殘雪未消的春夜,乾清宮的明黃帷帳裡,帝王與太妃正用信奉與技術編織一張大網,試圖將千萬匠人的運氣、南洋的橡膠林、南美的紫礦脈,乃至天下的每一寸地盤,都歸入工禾紋的經緯當中。而在這張網的裂縫裡,咖啡渣在礦坑發酵,橡膠地膜在田間延展,聲紋驗礦儀的青銅鈴鐺隨山風輕響,訴說著一個關於進步與壓迫、神權與科學的龐大寓言。

「青禾在濟南設了『觸感工坊』,」巧太妃從袖中取出一片透明膠膜,膜上用鬆煙墨繪著山東地形圖,「她讓匠人赤腳踩在膠膜上,通過足印深淺測算泥土鉛含量,農戶覺得是『測量龍脈』,倒少了很多衝突。」朱載鈞接過膠膜對著燭光,隻見膠膜上的泰山表麵處泛著淡淡藍光——那是摻了硫磺粉的標記,表示此處鉛礦富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