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32章 轉封嘉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載鈞奉旨在《工器禦劄》加蓋玉璽,「興王就藩薩摩」的聖旨中,「永鎮東洋」四字用橡膠樹脂填金,在陽光下泛著柔韌光芒。他俄然想起父皇曾說:「工器監的火銃能擊穿時空,卻穿不透民氣。」現在看著聖旨封口的工禾紋蠟印,他終究明白——所謂轉封,不過是用新的桎梏,換舊的樊籠。

朱載鈞望著父皇案頭的《嘉靖實錄》殘卷(工器監密藏本),燭火在「大禮議」「壬寅宮變」等段落投下暗影。他叩首道:「兒臣知東洋需宗室鎮撫,卻不知父皇對興王……」朱厚照抬手製止,指腹摩挲著羅盤上的工禾紋:「宗室就藩,古來皆然。但工器期間的藩王,當有新用處。」

蒲月端五,朱厚照在豹房召見興王朱厚熜。少年藩王身著蜀錦,腰間卻掛著工器監新製的橡膠香囊。「聞卿精於《考工記》?」朱厚照遞過佐渡金礦的冶煉圖,「東洋缺鐵,需宗室鎮之。」朱厚熜叩首時,目光掃過殿內的拆分機,指尖微微顫栗——他早知這位堂兄的工器新政,卻未想會被派往「蠻荒之地」。

「工器監會為卿打造『鎮藩樓船』,」朱厚照表示匠人抬上模型,「船載明瞳炮二十架,匠戶三百,可在薩摩建工坊。」朱載鈞重視到模型埋冇夾層,內置《皇明祖訓》工器改進版,每頁字縫間藏著橡膠冶煉密法。「此去需謹守兩條,」朱厚照俄然抬高聲音,「不私鑄兵器,不乾預神社。」

深夜,朱厚照獨坐在工器監「觀星台」——實為高二十丈的鉛製望樓,內置拆分機推演曆法。他翻開《嘉靖實錄》殘頁,「壬寅宮變」的血字旁,工器監講明:「若興王不在紫禁城,何有宮女弑君?」燭火俄然明滅,他望著東洋方向的工器燈塔,喃喃道:「載鈞覺得朕在削藩,實則在補全汗青之缺。」

工器五年夏,南京工器監深處,朱厚照盯著《皇明宗藩世係圖》,指尖停在「興王朱厚熜」名諱上——這個生於正德二年(1507年)的堂弟,在汗青上本應成為嘉靖帝。他轉脫手中的工器羅盤,指針卻指向東洋方向:「載鈞,你可知為何要將興王轉封薩摩?」

朱載鈞望著漸行漸遠的船隊,俄然問:「父皇早知興王今後……為何不直接……」朱厚照揮手打斷,指向工器監牆上的天下輿圖,日本列島被工禾紋覆蓋,唯獨薩摩標著「興」字。「汗青的岔道,偶然隻需悄悄一推。」他轉動望樓上的鉛製齒輪,遠處的工器燈塔順次亮起,在海麵畫出通往東洋的光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