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我言春季勝春朝’一變態態,熱忱如火,歌頌春季之美。
“古晉想要兼併我大乾,我大乾先祖還對他們說‘不’,以是我大乾東擴勝利,而古晉冇了。”
莫非是反對這類標新創新的詩詞?
先前的吳明義憤填膺,此時的吳明有點……舔!
與之比擬,她的十九歲在乾甚麼?她無能甚麼?
“此中意境,若非許大人點明,微臣尚不能看出……微臣懇請陛下將這首《秋詞》列作我大乾學子必讀篇章。”
他很想說許良寫得不好。
“此篇《秋詞》,非臣所能批評。”
似感覺如許還不敷讓曹翕純復甦,吳明又纔開端點評起來。
此時現在,她驀地想起陛下對她說的那句話——“婉兒,你對許良成見太深了!”
是啊,若大乾對待各國就像平凡人對待“悲秋”的態度一樣,隻怕大乾早就被滅國了吧!
“曹大人,你的《賦秋》詩中,枯柳殘荷、孤舟、觴秋晚、江愁皆是傷春悲秋常見之詞,又舉杯邀明月,同醉消愁。
“《詠雪》中的飛、堆、水都用了韻……”
特彆是女帝蕭綽、禦前陪侍上官婉兒的授業先生是大乾儒家第一人顏秋,二人才學也早在大乾傳開。
許良淡然一笑。
追根究底不還是為了那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怔怔入迷的曹翕純心頭一顫,“我,我……”
而這承認,絕非一時感性打動,而是包含了許大人對春季更高層次的思考……”
“枯柳殘荷霜滿頭。”
此言一出,蕭綽愣了。
“另有機遇……為時不晚!”
他是文人,讀書治學為何?
恍然間,吳明感覺寫詩鶯雀嚶囀,隻論聲音是否動聽。
“而許大人的《秋詞》卻似兩軍交兵料敵於先,一句‘自古逢秋悲寥寂’便將你的詩詞論調定了下來。
那但是寫出“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的劉禹錫!
吳明、曹翕純目光一凝,女帝這是甚麼意義?
若本官瞭解不錯,當是一首感念之詩。”
而蕭綽、上官婉兒在聽了這位大學士的逐句、逐詞賞析後,不由神采動容。
因為詩的意義簡樸瞭然,冇有甚麼富麗辭藻,神韻、氣象卻已然超凡拔俗。
“自古逢秋悲寥寂。”
“回陛下,微臣這自傲來高傲乾!”
“同醉江愁萬古流。”
隻是讓他冇想到的是,隻此一首詩便讓吳明對他的態度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竄改。
好笑她竟還自發得是地覺得許良品德低下,貪財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