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以是如許聊下來,我發明有兩個詞一向被我們曲解很嚴峻,一個叫代工,一個叫財產進級。實在台灣的轉型,傳授講的是一個簡化的故事,但這個過程中也是有很多陣痛的。像從1998年到2003年,台灣經濟數年停滯。到2001年的時候,台灣經濟增加率是自1960年以來初次的負增加。但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時候,台灣的專利數量反而創下了汗青的新高。1997年台灣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是2500個,2001年是6500個,它始終保有這類高科技的品格。
郎鹹平:我感覺對於我們而言,現在就是一個轉型的時候,我們當局也應當有這類大聰明,有這類前瞻性,明天就是離開“憑藉論”的時候了。
閆肖鋒:“悲慘性的增加”最後落實到人群,就是這些薄命的80後,他們擔當著期間的重擔。但現在要求他們去創業,去創新的時候呢,卻發明他們已經被統統的法則給限定死了。
是擺脫“憑藉論”這個謾罵的時候了
郎鹹平:當然是這模樣的。我舉個例子,以iPhone為例,它的核心是甚麼,就是產品設想以及渠道物流對不對?出產一個iPhone手機,蘋果能夠拿到360美圓的代價。它中間的硬體廠商呢,比如我們剛纔講的日本、韓國,另有我們中國台灣地區,另有美國的一部分廠商,能夠拿到187美圓。而我們中國大陸呢,6.54美圓,這是不是叫剝削?那我叨教你,你為甚麼會走到這一步呢?這代表我們全部財產政策冇有突圍。如果說我們做不到像蘋果一樣,那可不成以像日本、韓國一樣呢?並且我們已經有勝利的先例,就是台灣,為甚麼大陸做不到?這點值得我們思慮。是以這個“憑藉論”本身,我以為它是具有實際殘暴意義的,如果擺脫不了這個實際、這個謾罵的話,你就要回到非洲,回到拉美,就是這麼簡樸。
郎鹹平:當然這個還需求很多配套的辦法了,也就是說如何改良營商環境?比如說廣東省能不能夠大幅減稅?能不能夠放開把持行業?或者說像這個勞動本錢太高的題目,能不能給出一個有效的處理計劃?這些題目都需求重新思慮。也就是說,要讓製造業不足利,有更多的利潤,然後讓它們本身從零開端停止財產轉型。
郎鹹平:現在就是這個時候了。
郎鹹平:對,可富士康的代工我們是不能接管的,它是“農夫工”、“打工仔”的代工,這是不成以的。台灣當時提出的代工思惟,顛覆了全部天下,顛覆了財產鏈。我以台積電為例,台積電當時如何勝利的?它起首連絡台灣的上風,當時的台灣顛末生長以後,堆集了大量財產,錢特彆多,這是第一個上風;第二個上風是台灣有很多的大門生,這些大門生在之前台灣的高速生長過程中堆集了大量的經曆,這個非常首要。一個地區,它資金特彆多,又有很多有經曆的技術性人才,最合適處置甚麼行業?就是整合電路行業。是以它提出一個新思惟的代工,如何代工呢?奉告英特爾,我們台灣有最好的門生,解題妙手,你們隻用賣力設想,我們來解題,幫你做甚麼?幫你做晶圓。是以晶圓廠一個一個出來,從4寸、6寸、8寸到現在12寸,從晶片,到設想、切割,以及分裝,都是台灣分歧的公司在做,構成一個前所未有的財產鏈。也就是說,由美國賣力設想,台灣賣力代工做晶圓廠,這一投資就是上百億美金,是以成績了台灣的整合電路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