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14. 明清文化大發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紅樓夢》能夠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內裡的詩詞都是曹雪芹寫的。但分歧的角色寫出來的詩詞是不一樣的,一樣是詠柳絮,林黛玉寫:“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薛寶釵寫:“好風仰仗力,送我上青雲。”他一小我得仿照多少人的表情、口氣,很了不起。

說到文學,明清期間對後代影響最大的是小說。明清世俗文明占了支流,歸根到底是因為經濟的生長。經濟生長,市民步隊擴大,為了適應市民文明的需求,在宋元話本的根本上,生長起了明清小說。

黃宗羲餬口在明清之際。他的頭髮用布包起來。為甚麼?他不剃髮,當時候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剃頭徒弟擔著擔子,前麵裝水盆、剃髮器具,前麵是掛人頭的。走街串巷,前麵有清兵跟著,扛著鬼頭大刀,給你剃你不剃?按地上一刀,腦袋掛擔子上了。

除了理學和心學,明清時也有了初期的民主發矇思惟。這裡先提到的是李贄先生。他指責儒家典範,否定孔子。實在孔子是最不利的,死了幾千年永久不得安寧,有點兒甚麼事就把他拽出來,要不然就燒香,要不然就上板兒磚。後代的這些思惟都跟孔子有關嗎?天人感到,孔子講過這玩意兒嗎?孔子最煩這個,“子不語怪力亂神”。莫非是孔子主張婦女裹小腳嗎?不成能,孔子都冇見過這個。冇體例,誰讓儒家都打他的燈號呢,以是就得否他。這一否惹事了,當時你否孔子還了得?孔子是中國的基督啊,你罵萬世師表,你罵神,還能留你嗎?前人常常這麼講: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要不是天降孔夫子,幾千年來我們黑糊糊地摸去吧。李贄說,本來當代的人都得提著燈籠走路,因為冇有孔子。那現在人不也提著燈籠走路嘛,有了孔子,不還是萬古長如夜嗎?近似這類話,成了李贄被關進監獄的起因,在獄中,他用剃刀自刎而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