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宋朝已經遍及利用。傳說是黃帝戰蚩尤的時候發明的,最起碼祖沖之就造過指南車,以是指南針應當很早就發明瞭。宋朝在帆海中遍及利用。13世紀傳到阿拉伯和歐洲,為歐洲帆海家發明美洲和實現環球飛行供應了首要前提。昔光陰本國遣唐的船冇譜,就是因為它冇指南針,找不著北。阿拉伯人來華要搭乘中國的船,返國也要搭乘中國船,因為中國的船有譜。如果中國比來三年冇有去他們國度的船,他就在這兒住三年,十年冇有住十年。中國改朝換代了永久冇船去了,那就在中國定居吧,總比死在海上強很多,以是指南針的進獻是相稱大的。
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仲春,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寺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這首《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為章德茂送行。“大卿”是對他官銜的尊稱。“使虜”指出使到金國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犯,以是把金稱為“虜”。
科技服從一大把
遼宋夏金元期間是當代文明高度繁華的階段,理學產生,宋詞元曲繁華,世俗文學呈現,科學技術發財。
另有一個火藥,唐末用於軍事。南宋發明的突火槍初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13世紀傳入阿拉伯。突火槍的發明使作戰進入了冷兵器、火藥兵器並用的期間,到17世紀完整進入火藥兵器期間。蒙古雄師當中有會造槍的工匠,在和阿拉伯兵戈時,利用了管形兵器、射擊兵器。阿拉伯人學會了後,在跟西班牙兵戈的時候也利用了火槍。這是明天統統槍炮的直係先人。
元朝郭守敬① 是聞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官拜都水監。明天北京京密引溝渠的道理就是當年郭守敬提出來的。積水潭地鐵站一出來,有一片古修建,那就是惠公祠,記念郭守敬的。因為那會兒積水潭,包含通惠河都是郭守敬開鑿的。元朝天子下旨準予官員70歲致仕,當官的70歲能夠申請退休,但郭守敬除外。彆人都能夠70歲退休,但郭守敬不能,以是郭守敬一向乾到死在任上,曆仕幾朝。他還創製了簡儀和高表,主持了天下範圍的天文測量,編訂的《授時曆》比現行公曆早300多年。我們明天的公曆是羅馬教皇格裡在明朝的時候製定的,但中國的《授時曆》比它早300年。郭守敬算出來一年是365.2425天,跟現在的實際運轉時候差13秒。明天拿電腦算,當年連算盤都冇有,能夠是在地下襬棍算的,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