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身後,鄭克塽年幼,清廷趁台灣“主少國疑”,命施琅② 進軍台灣。施琅原是鄭勝利的部將,當年獲咎了鄭勝利,被鄭氏滿門抄斬,孤身一人投向了清朝,念念不忘要收回台灣,對清廷忠心耿耿。他打敗鄭軍,攻到台灣島上後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去鄭勝利的陵廟,拜祭先主。你當年殺我百口,我不記仇。鄭氏子孫都嚇壞了,鄭克塽當時隻要13歲,先王當年殺他百口,他這一打敗仗,我們鄭氏必定要滅族了。冇想到,他第一件事兒就去拜祭先王的陵廟。更動人的是,康熙天子為鄭勝利廟親題春聯:“四鎮多異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誌,方知外洋有孤忠。”
如許一來在倭寇內裡,就構成了兩分真倭、八分假倭,或者一分真倭、九分假倭,十個倭寇內裡九個是中國人。阿誰時候你要記著,中國人談不上漢奸,日本人是給中國人打工的。那會兒日本不如我們,不是說我當倭寇就成了漢奸,而是我雇小日本去幫我殺人越貨,中國人是老闆。倭寇的大頭子汪直、徐海全都是中國人,汪直是安徽的,但是巢穴安在日本的平戶島。倭寇的巢穴在日本,老邁都是中國人。日本倭寇技藝高強,以是中國倭寇雇他們來幫我斂財,倭寇裡另有漁民、落第的墨客、科舉老考不上的不利蛋,乃至有退休的官員,甚麼人都有。你想,一幫日本人又不會說中國話,到中國就分不清東西南北,如何搶?以是,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國人構成的,到中國來才熟門熟路,哪兒有錢,哪兒兵力戍守衰弱,都有人門兒清。
鄭勝利不但光複台灣,還扶植台灣。鄭氏祖孫三代在台灣生長農商,倡導文教,保境安民,幾十萬大陸人移民到了台灣。顛末鄭氏的管理,台灣生長起來。
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清軍兩次打擊雅克薩俄軍。兩次進軍,大清都是牛刀殺雞,兵力是俄軍數倍,沿江而下,讓你看看甚麼叫大國,甚麼叫天朝上國!打得俄羅斯最後冇體例了。它首要力量在歐洲,不在遠東,隻能跟清朝構和。中俄兩國顛末劃一協商,簽訂了第一其中俄鴻溝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必定了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包含庫頁島在內,都是中國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