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02. 行動、思想都控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測驗就考四書五經,不答應闡揚小我觀點,代聖賢立言。文章都是八股文,分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動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還得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深一淺、排比對偶,完整就是一種筆墨遊戲。能夠講,中國當代的筆墨技能上達到最高程度的就是八股文,但是冇有甚麼內容,了無新意。你十年寒窗,就這九本書。都是代聖賢立言,都是一樣的八股體裁,誰比誰能強到哪兒去啊?並且,這九本書一共纔多少字啊?四書五經在剛出世的時候,都寫在竹簡上,能有多少字啊?《老子》鄙人五千個字嘛,差未幾相稱於明天的一篇論文。明天博物館裡有當時作弊用的襯衫,四書五經九本書,一件襯衫就抄滿了。到了清朝,考生進考場還得扒光了,穿考場同一的衣服出來,跟進澡堂似的,怕有夾帶。

為了峻厲節製士人的思惟,明朝科舉隻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為準。隻能用朱熹的註釋,彆人的都冇用。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就考這九本書。這九本書固然句句金玉、字字珠璣,但能把六合宇宙、天下萬物都包含出來嗎?就讀這九本書,那這讀書人能有多大本事?當時有人如許描述科考舉子:“擺尾點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可曉得《三通》、《四史》是多麼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天子?”我管他呢!唐宗宋祖又不考。李白是乾嗎的?不熟諳。歸正隻如果四書五經我就背,彆的我不管。當時候,印行量最大的冊本就是“高考滿分作文選”,乃至呈現了縮印本,跟我們現在影印時候的縮印本差未幾,揣兜裡帶進考場打小抄。

無所不在的監控

有一個考官更絕,古文冇標點,句與句之間有一個圓圈,就像當代文的句號。考官出考題的時候,就用這圓圈出題。明天測驗題目就是這個,給我做文章吧。四書五經裡絕對有這個,滿篇都是。考第一名的那哥們兒,神到甚麼程度呢?作八股文起首得用一句話破題,他是這麼寫的:“賢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賢人要不說話,就甚麼都冇有。哇!這篇文章短長,這是個大才!康有為康賢人,那是文采風騷,但比門生梁啟超落第都晚。國度正規測驗的時候,比如天子親試,能夠很嚴厲。那種低層次的測驗,考官如何來判定誰第1、誰第二?我懶得看那捲子,那就扔唄。這個遠,第一名。你十年寒窗,明天墨重了點兒,一扔,砸著考官腳麵了,垮台。康賢人的字不好。科舉測驗的字必須寫成館閣體,跟明天電腦列印出來的字似的。奏摺也得寫成那樣,一筆一畫必須得寫得極規整。康有為大抵就是不愛寫館閣體。龔自珍也寫不了,以是也冇中進士。龔自珍平活力,讓家裡統統人都練館閣體,連他們家老媽子、倒尿盆的都練。最後他們家統統人,除了他本人,都練得一手館閣體。他說,你看我們家全能中進士,連老媽子、倒尿盆的都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