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02. 你們得按我的規矩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彆的,辨彆官員大小的體例是看官服上佩帶的綬帶,就是係在腰間一向垂到上麵的那條大綬帶。另有就看你佩帶的官印,那會兒官印都很小,是能夠佩帶在身上的。萬石的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綬,印是金的,綬帶是紫的;五千石的禦史大夫是銀印青綬(乃至於到厥後的很多時候,官員加銜叫甚麼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出處就在這裡,不過當時候已經有品級了,官印個兒太大,除了想熬煉身材的誰也不會係在身上,更不會戴綬帶);再往下,兩千石的諸卿和郡守是銅印黃綬;千石的萬戶縣令(不到萬戶的是縣長)是木印黑綬。上麵就冇有了,品級軌製森嚴,層層辦理,比之前分封製的封邦建國有更大的主動意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