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李隆基對顧青的猜忌之心放鬆了很多。
能說出這番無情狠辣的話,可見李隆基心中多麼涼薄,帝王的刻毒,本日算是劈麵見地到了。
楊國忠哦了一聲,然後搖點頭道:“可惜了,愚兄還籌算開春後再調撥一些糧草兵器給安西呢,既然賢弟不在其位,愚兄倒是省了費事……”
一個首要的啟事就是,顧青比安祿山聽話多了,固然打動殺了人,但他認罪態度好,並且說要他消弭安西節度使之職就痛快地消弭了,一刻也冇遲誤就回了長安,他若真有不臣之心,怎會甘心將兵權拱手讓人?
楊國忠感喟道:“重擔在肩,再苦再累也要咬牙撐著,身擔社稷之重,一刻不敢放鬆啊……傳聞賢弟被陛下俄然調回長安,是因為在安西闖了禍?”
顧青打動隧道:“楊相為大唐殫精竭慮,鞠躬儘瘁,目睹衰老了很多,雙鬢也染了些許霜白,眼角更多了幾道皺紋,愚弟看了心傷不已,楊相勞累國事也要保重身子啊。”
因而顧青低頭低聲道:“臣當然是陛下的臣子,臣年紀尚輕,辦事不知短長輕重,妄殺天使,臣知罪了。”
數萬人飽受風沙之苦為大唐戍邊,而大唐的天子卻毫無感激之心,反而動輒殛斃,盛唐之式微,衰於這位初創亂世的君主死得太晚了。
顧青躬身道:“臣明白了,臣今後毫不肇事。”
顧青低聲道:“是,臣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顧青睞瞼低垂,輕聲道:“是,臣明白陛下的苦心。”
指著顧青的鼻子,李隆基笑罵道:“可算是出息了,竟然曉得引經據典辯駁朕,舉前人之例給本身脫罪,邊陲打磨幾年,你的膽量倒是大了很多啊。”
李隆基一愣,接著氣得抄起手邊的一支羊毫朝他砸去,顧青下認識一閃,冇砸中。
李隆基擺擺手道:“行了,你莫說了,再說下去朕忍不住會誇獎你殺了陳樹豐,此事揭過不提,顧青,有一有二不成有三,‘肇事’不成能當作永久的藉口,你也曾經是手握一方兵權的諸侯,朕今後今後不成能再當你是孩子,下次再犯了事,便按大唐律法來辦,朕不會每次都諒解你,明白了嗎?”
李隆基含笑道:“稍停去荷花池一往,朕的娘子這幾年也非常馳念你,你們聚一聚。”
李隆基一反剛纔見麵時的溫暖親熱之色,現在神情變得陰沉而狠厲,鋒利的目光如一柄利劍,直透顧青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