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連連點頭:“好好,快召太真妃,對了,娘子邇來總說身材抱恙,幾次推讓不肯見朕,本日她身子可曾好些了?”
盤桓酒坊堆棧的窮酸文人們更是歡樂鼓勵,不斷催促著掌櫃備紙筆,誠如李泌所預言的,他們要為安西軍的大勝題詩於壁,遙賀顧侯爺與安西軍。詩名大略便是《聞官軍光複河南》之類的。
“顧青,果然是朕的霍去病!太爭氣了,哈哈,好!好!”
“安西軍入關後三次大戰,兵員耗損很多,我已命令劉宏伯在洛陽城內募兵,不但是補充陌刀營,還要將安西軍的兵馬擴編起碼兩萬以上,你去幫手劉宏伯募兵吧。”
“函穀關大捷!安西軍殲叛軍兩萬餘!顧侯爺威武!”
…………
報信的寺人也鎮靜極了,快速隧道:“是,陛下。報捷的軍士還在宮門外等著呢。”
顧青看著他的臉,道:“安西軍的這些將軍,莫看他們常日粗鄙無禮,但他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分歧適的人我會換掉,既然他們一向在位置上,申明他們是勝任的,你跟著劉宏伯募兵,多向他請益學問,行軍佈陣,排兵交戰,每個將軍都有本身獨到的經曆,你從這些將軍們身上學點本領,將他們的本領融會成本身的本領,你就算出師了。”
李隆基點頭:“快派人奉告太真妃這個好動靜,讓她歡暢一下。”
如果說剛纔函穀關大捷的捷報隻是讓長安臣民鎮靜鼓勵一下的話,此次安西軍光複洛陽就是重量級的好動靜了。
然後將士們圍著騎士,問起火線的戰事,問安西軍殲敵時的景象,騎士誠懇作答,聽到顧侯爺與眾將在函穀關外設伏,三千陌刀營死戰不退,厥後伏兵殺至,封死了叛軍的後路,一戰而殲敵兩萬。
李隆基倉猝展開軍報,見上麵詳細的一字一句報捷奏疏,呆怔好久,方纔哈哈大笑。
報捷的騎士一起大吼一起疾走,人馬所過之處,如同撲滅了火油,跟著騎士的疾走,大街上從喧嘩到沉寂再到歡娛,自安祿山兵變產生以來,長安城的臣民從未如本日這般奮發歡樂過。
帥帳內沉寂好久後,顧青輕聲道:“無忌,跟在我身邊這麼久,你能夠試著去做點事,實際永久比書籍上的知識首要。”
李隆基的表情刹時變得如春光般明麗,捋須大笑道:“這個顧青,肇事時讓朕恨得牙癢癢,但爭氣時也比那些廢料將軍爭氣多了,一聲不吭便給朕立下如此大功,朕任他為安西節度使,看來是朕這平生最賢明的決定,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