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的聖旨被舍人奮筆疾書而就,李隆基蓋了玉璽後,舍人倉促將聖旨發往中書省,楊國忠等宰相覈實後便將頒往安西軍。
大唐中期今後,朝廷晉爵者極少。帝王富有四海,不管犒賞任何東西都不皺眉,唯獨爵位這東西,是帝王最不肯給的。
晉爵就晉爵吧,顧青立下的功績確切值得晉爵。反過來想想,楊國忠靠著楊貴妃的兄長身份,當年寸功未立,李隆基還給他封了個“衛國公”,顧青領安西軍將士在火線疆場浴血廝殺,以命博軍功,才堪堪換來了一個縣公爵,說來顧青也算是受委曲了。
高力士一凜,輕聲道:“陛下的意義是……”
李隆基在衝突的心機下,不得不願意腸挑選了晉升顧青的爵位。
國之良將,中流砥柱,李隆基怎能不封賞?
高力士笑道:“是,顧青本年才二十多歲,已靠軍功爵封縣公了,將來出息不成限量。”
…………
高力士謹慎翼翼隧道:“陛下,洛陽已被光複,陛下是否仍有離京巡幸之意?”
表情好的時候,李隆基向來是很風雅的,聞言哈哈笑道:“給他,都給他,讓他給朕好好再打幾場敗仗,安西軍要甚麼,朕便給甚麼。”
李隆基深思半晌,緩緩道:“既然安西軍已光複洛陽,讓文部速派官吏領受洛陽的官衙,安西軍留下兩千守軍後,可令顧青率安西軍馳援潼關,這一次,想必顧青也不會令朕絕望。”
李隆基神情凝重地思考好久,沉聲道:“還是巡幸吧,洛陽雖被光複,但潼關仍然危急,潼關若破,叛軍斯須便可兵臨長安城下,朕不成冒此風險。”
深呼吸幾次後,安祿山儘力平複了情感,陰沉隧道:“這個顧青,成氣候了!”
李隆基淡淡隧道:“便由他留在關中吧,朕若巡幸,關中確切要留一個夠分量的天家皇子來安撫民氣,不過他若覺得留在關中抗敵便能建立官方聲望,未免太天真了,官方聲望再高,也隻能老誠懇實等朕主動傳位,不然他便永久隻是太子。”
晉爵的歡愉隻是長久的半晌,全軍將士歡娛之時,顧青俄然板起臉道:“眾將隨我入帳議事,奉天子旨意,明日安西軍開赴潼關,這一戰,是初次與叛軍主力正麵相抗,必須打出安西軍的威風來,不要被封賞迷昏了腦筋,叛軍未滅,不成懶惰!”
兩具屍首是史思明的部將,安祿山剛纔在帥帳內當著眾將的麵,親手殺了史思明的兩名部將。
宣旨的舍人走後,將士們再也不必壓抑,頓時爆出一陣陣歡暢的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