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以後,善後事件很煩瑣,作為主帥,顧青不需求參與這些,他隻需求耐煩地等著上麵的將領呈上來的軍報。
回龜茲城的路上,王貴的表情很好,躺在簡易的擔架上,瞻仰頭頂的藍天白雲,嘴角咧得大大的。
總之,這場勝利是大唐少有的大勝,顧青和這場勝利都將成為李隆基口中誇耀的一個典範標杆。
常忠分開後,顧青揉著額頭單獨坐在前堂內,思考好久,他決定在報捷奏疏裡趁便提一句要求長安增加駐軍,此次本身的一萬五千兵馬折損了近三分之一,喪失實在太大,必必要頓時彌補兵源。
不但如此,他還要命令在安西都護府範圍內招募連合兵,連合兵也要當作正規軍一樣練習,爭奪兩年內練出一支精乾無敵的軍隊,隻要如許,他才氣期近將到來的亂世中手握薄弱的本錢。
王貴在人流中不斷翻滾遁藏,還抽冷子來一記暗害。吐蕃將士忙著逃命,冇空清算他,最後王貴力竭,被一名吐蕃軍士用兵器劈在後背,又給他的脖頸來了一記,幸虧王貴躲得快,砍向脖頸的那一刀偏移了一下,砍到肩膀上,因而王貴暈疇昔了,被埋在深深的沙堆裡,撿回了一條命。
百姓們主動自發地給顧青讓開了一條道,然後再次施禮,用樸實的禮節表達對顧青的敬意。
安西都護府沉寂久矣,近年對外交戰有勝有敗,但像顧青本日這般全殲兩萬吐蕃軍,另有四千餘雜牌軍,委實是自天寶年來少見的大勝。
常忠麵色一肅,減輕了語氣道:“是大勝,侯爺,是大勝!四千換兩萬多,大唐近年絕無獨一的大勝,兩邦交兵哪有不死人的?我們已經占了大便宜了。”
顧青一起沉默,看著少了三分之一的親衛,他的表情更難受了。
“侯爺,末將該死,貽誤戰機,請侯爺定罪。”沈田慚愧得不可。
見到顧青等人走來,百姓們紛繁朝顧青躬身施禮,彷彿商定好了似的,異口同聲道:“侯爺抗擊外侮,解萬民倒懸,闔城子民世代戴德。”
一名白叟歎道:“侯爺用兵有術,以少勝多,未讓烽火伸展到龜茲城,大恩大德,龜茲城百姓冇齒難忘。”
“軍功經諸將商討後排定名次,至於天子犒賞,那就不清楚了。此次軍功不分左衛和於闐軍,都一視同仁,常忠,說實話,沈田的軍功排名應當在你之上,你打的是順風仗,而沈田倒是順風翻盤,比你艱钜多了,看看他們於闐軍將士返來時的慘烈模樣,沈田的軍功在你之上,你服不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