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與楊國忠的乾係便是典範的狐朋狗友,有福儲存地共享,有難必定不會同當,說不定還會落井下石。
陳希烈年紀比楊國忠大很多,畢竟是左相,楊國忠不敢托大,倉猝淺笑回禮酬酢。
確切應當恰當製約一下顧青的權益,都護府裡僅僅一個邊令誠是不敷得,比來邊令誠的奏疏裡隻說顧青如何治城有方,如何領軍練習,絕口不提顧青的任何恰當之處,李隆基本來還在奇特邊令誠為何比來如此客氣,現在細心一想,恐怕這個邊令誠已靠不住了。
然後顧青還在信裡給楊國忠畫了一張大餅,安西兵強馬壯,有兵器有糧草,戰役力更強,橫掃西域順手就能為大唐建功,給陛下長臉麵,陛下歡暢了,捷報上再帶幾句感激楊相多年對安西不遺餘力的後勤支撐,這份功績天然也有楊相的份,陛下龍顏大悅,楊相稱然也能沾點雨露。
閒談幾句風月後,陳希烈湊過來低聲問道:“本日多數還是商討平吐蕃策之事,不知楊相可有定論?”
說來這位顧賢弟真會折騰,遠在安西都不消停,不知怎地弄出個“平吐蕃策”,天子這幾日連召幾位重臣商討,接連好幾日都是半夜才結束,第二天接著商討。
一個嫌棄對方是老呆板,另一個嫌棄對方是奸佞小人,兩個三觀分歧的人相互淺笑,內心各自奔騰著一萬頭狂吐口水的草泥馬。
顧青的平吐蕃策正式商定實施。
楊國忠看完了信,再看看麵前的十隻大箱子,表情愉悅得如飲美酒,舒坦極了。
敗則重新再來,成則遠邁太宗高宗,值不值得賭?
朝臣們不承諾如何辦?冇乾係,磨到你們承諾為止。這纔是接連幾日調集他們議事的目標,坐到現在這個位置上,殿內幾位若還不明白李隆基的心機,這麼高的位置就算白坐了。
但是,對於好大喜功的天子來講,利弊實在已經很較著了。
如果這些都是虛的,那麼擺在麵前的五千兩銀餅和一百兩黃澄澄的黃金倒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
陳希烈目光一閃,摸索隧道:“莫非陛下有何設法?”
見兩位宰相入殿施禮,李隆基展開眼,淡淡地點點頭,道:“既然都來了,那麼,持續議事吧,此策事關奧妙,不成宣之於眾,朕便與你們幾位朝臣商討。”
狐朋狗友也是朋友。
看著陳希烈那張老邁滄桑的臉,楊國忠淺笑道:“以是說,陳相的目光不能老是盯動手裡的奏疏,要多昂首看看陛下的神采,奏疏寫得花團錦簇或是禍國殃民又如何?陛下的神采才氣決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