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親戚未幾,都過得困難,冇人情願收養幾個孩子。趙默從小就倔強,固執起來比牛還犟性子。他冇多想,一咬牙本身停學,靠賣煎餅果子贍養兩個弟弟。
趙默翻開門簾,一步跨出來,就看到了炕頭坐著的阿誰小男孩。
灶間連著前麵一間小屋,算是堂屋,就是城裡人說的客堂。堂屋裡甚麼傢俱都冇有,隻要牆角豎著張深藍色的小摺疊桌。在他們如許的人家,有客人來都是直接進裡屋坐炕上,堂屋也就起個過道的感化。再說現在的趙家壓根都冇人來,趙默就乾脆把堂屋裡本來的擺件都拾掇出去,看上去倒是寬廣很多。
本來他們家固然窮,日子過得困難,卻有奔頭。這幾年趙建全倒騰著賣煎餅果子,老婆也在菜市場支了個小攤子,每天累死累活地供家裡兩個孩子上學。
如果忽視男孩嘴角淌著的口水和有些板滯的眼睛,任誰都會誇一句這孩子長得真招人奇怪。男孩的臉上始終掛著傻笑,聽到有人掀門簾進屋,半晌才扭著腦袋往門口看,反應很癡鈍。
趙默抱起三娃肥大的身子,右手托著小屁股的時候摸著一手涼。低頭一看,發青的屁股蛋上另有水漬,開檔褲衩也濕了個邊兒。他往炕上看去,公然,孩子方纔坐著的那塊炕蓆上積了一小灘水還冇滲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這算是趙默家的廚房,就是一堵牆隔出來的灶間。擺佈兩邊各一座灶火台、一個鐵架子上的菜板子、一個半新不舊的木碗櫥、另有兩個大紅色的暖水壺,另有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灶台上的大鍋很舊,不過刷的很潔淨,鍋台上還貼著紅色的瓷磚,也是乾清乾淨的。
“冇有冇有!今兒個一整天都冇瞥見三娃子出來蹲門口上,就看著那會子你家軍子放學返來又走了。”
“那就成,你快進屋歇會吧,嬸兒回屋去。”
“嗯。”趙默回聲,瞅瞅本身家虛掩的木板門,問:“二嬸子,三娃冇出來吧?”
“那就好,我每天不在家,得虧了您幫手照看三娃了。”趙默一邊說著,一邊反手提溜出一份籌辦好的煎餅果子遞給站在門口的胖嬸兒。“晌午人多,忙得暈頭巴腦的,冇重視多攤了一份煎餅果子,您拿歸去吃吧。”
看到炕上的小男孩好好坐著,趙默心總算是結壯了。他拍鼓掌掌,用清脆的聲音吸引孩子看過來,嘴角翹著:“三娃,過來大哥抱抱。”
堂屋擺佈兩邊通著住人的東屋和西屋,另有個後門,推開就是家裡的後院。因為住得偏僻,後院倒是不小,不過地不好,種啥啥不長。趙默冇空折騰,就把後院拿來堆雜物,另有順手撿來的空瓶子之類的襤褸兒,攢多了還能賣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