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後一架F-35A的信號從雷達螢幕上消逝以後,英立言才長長的出了口氣,莫希函也在這個時候朝他豎起了大拇指。
就在四架F-35A轉向後不久,由莫希函發射的十枚PL-12進入自導階段,同時還獲得了由長機雷達供應的目標資訊。在兩重指導形式下,PL-10的單發射中率超越九成,而用兩枚導彈打一個目標,根基不會落空。
僚機的PL-12一枚都冇利用,必定是數據鏈通訊設備出了題目,不過這不是題目,能夠由長機供應數據支撐,或者由長機節製導彈停止進犯。在以往的練習中,這類協同共同戰術多次利用,操縱起來冇半點難度。
彆的,另有一個很較著的上風。
因為發射AIM-120D的F-35A已經轉向,冇有持續為導彈供應指導,統統AIM-120D都靠慣性節製體係飛翔,即沿著預設線路追擊目標。KJ2000轉向後,已經離開了AIM-120D的進犯地區。
明顯,晚了十多秒才轉向,即是坐以待斃。
固然擊落了四架F-35A,但是並不值得歡暢。
這就是,在前出的J-11C的威脅下,已經趕到的扶桑預警機冇有西進,仍然老誠懇實呆在數百千米以外。固然E-767能夠探測到英立言與莫希函的J-11C,但是間隔太遠,冇法精確測定兩架戰役機的位置,也就冇法警告F-35A,起碼冇法讓F-35A的飛翔員曉得應當在甚麼時候轉向躲避。
聯絡上預警機以後,英立言才曉得,那架由他保護返航的J-11C冇有飛歸去,在飛出了不到兩百千米以後,第二台發動機泊車。固然飛翔員做了儘力,但是終究冇有能夠讓戰役機飛起來。彆的,莫希函駕駛的J-11C遭到重創,就算能飛歸去,恐怕也要花上十天半個月才氣修好。
英立言已經完成任務,隻是戰役還冇有結束。
固然預警機很粗笨,但是躲避導彈的體例也一樣。當然,在轉向的同時,KJ2000的飛翔高度也在急劇降落。不要希冀預警機能夠像戰役機一樣敏捷爬升,是以擴大高度差的體例就是降落飛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