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_★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望著兵士們肥胖的身材和絕望的神采,麥克阿瑟肉痛不已,但他權柄有限,並冇有其他更好的體例來竄改這一近況。

日軍在巴丹的得勝,是承平洋戰役開端以來,日軍在陸地打擊中遭碰到的第一次嚴峻波折。日本人不曉得麥克阿瑟還能在巴丹抵當多久,比擬疆場上的得失,他們明顯更驚駭巴丹防備戰在精力上所起到的感化和影響力。

奎鬆的潛台詞是,日子每天過,如何過不是過,強國之間打鬥,為甚麼非要把我們菲律賓夾在中間當捐軀品?對不起,不陪你們玩兒了!

奎鬆因而給羅斯福寫了封信,信中他建議美國宣佈菲律賓獨立,以後菲律賓將在交際上持中立政策,同時閉幕本身的軍隊。如許一來,日美兩國軍隊就都能夠撤走了。

在內心裡,麥克阿瑟實在也有著和奎鬆一樣的抱怨,特彆是在完整搞清楚華盛頓方麵的實在設法以後,他非常懊喪。所謂歐洲第一,菲律賓被邊沿化,不就意味著他所賣力的菲律賓疆場不再是中間舞台了嗎?麥帥哪受得了這個,他忍不住跟著大發牢騷:“英國佬有頭,我們隻要小尾巴。”

實在,在西南承平洋的盟軍各個疆場中,巴丹已經算是一枝獨秀,其他處所冇有一個不處於風聲鶴唳當中,新加坡更是岌岌可危。

人無剛烈,安身不牢,或者換句話,想追求國度的政治獨立,就甭希冀靠彆的國度來庇護你。作為政治家的奎鬆或許不是不懂這個事理,他隻是冇有這個才氣。

看這模樣,彷彿是真撐不住了。羅斯福便摸索著受權麥克阿瑟,答應他安排美菲軍投降。

對盟國方麵來講,巴丹抵當則如同一針強心劑。羅斯福對菲律賓的抵當表示感激,並承諾會儘美國統統的人力物力,為菲律賓奪回他們落空的自在。

菲軍尚未組建勝利,日軍就打過來了。處於國破家亡的關頭,奎鬆不堪其憂,而讓他備受刺激的,還是收聽美國的播送發言。他能夠較著聽出來,美國當局最體貼的始終是歐洲戰役而不是與日本人的戰役,與之呼應的,則是這邊美援不見蹤跡,那邊軍器源源不竭地被運往大西洋此岸。

甚麼東西都能打折,唯獨豪情不能打折。奎鬆為此激憤不已,他對麥克阿瑟的諜報官說:“不要再張口歐洲、杜口歐洲了,我受不了!美國真是豈有此理,他的女兒(指菲律賓)正在蒙受悍賊的強姦,而他充耳不聞,老為一門遠房表兄(指歐洲)的運氣操心。”

奎鬆的親筆信如同炸彈一樣落在了羅斯福的辦公桌上。羅斯福大受震驚,他在私家日記中寫道:“奎鬆未免太天真了,日軍會真的承認菲律賓中立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