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_第93章 荀子論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就是出身王室的好處了,占有的知識資本是稷下先生們羨慕不已的,當年墨子也得前去各個諸侯國,“請觀百國春秋”,這纔有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本錢。

所謂的托名,也就是假托彆人的姓名,藉以舉高本身的話語權,諸子百家的作品裡,這類環境非常常見。甚麼《黃帝內經》《太公六韜》《管子》,都是戰國諸子假借前人名義寫出來的,乃至連儒家各家數內傳播的《尚書》也有很多篇章是捏造的托古之作,荀子和鄒奭也見怪不怪。

當荀子帶著他的弟子從內裡進入待客的廳堂,正要向長安君道一聲抱愧時,卻見長安君正和鄒奭相對而坐,如同兩個忘年之交的老友般談笑風生。

萬幸啊,秦還冇來得及燒詩書,不準六國之史,給了這些戰國文獻致命一擊的項羽也還冇出世。

荀子也傳聞過這本奇書,書中詳確記敘了七百年前,周穆王駕八駿西巡之事,不過他冇機遇看到詳細內容。

明月點頭道:“的確,實在穆天子和趙造父倒不必然去過如此遼遠的西方,也許是某位常常在胡地行走的商賈,將本身的經曆寫了出來,卻假托周穆王之名。”

荀子卻笑了起來:“出海尋訪,這不是方方士做的事情麼?”

鄒奭看上去表情很不錯,笑嗬嗬地說道:“祭酒不在時,我與長安君提及了家叔的大九州之說,長安君則與我談起了《穆天子傳》這本書……”

不過明月卻並未是以看低《穆天子傳》的代價,這但是這期間可貴的地理作品啊,西域乃至中亞一帶的環境,在中國視野下不再是一片空缺莽荒……

“秦國不準本國商賈、遊士,冇有傳符,任何人在秦境以內都寸步難行。”

明月隻不好奉告他,魏襄王在汲邑的宅兆,會在五百年後的西晉被人挖出來,那批圖書竟還無缺,晉人便清算出了很多篇章,最聞名的,便是《穆天子傳》,以及魏國的官方史乘,近乎於顛覆了儒家古史的《竹書編年》。

……

PS:感激各位的打賞和存眷,感激舞動全軍的盟主,這幾天正在儘力找回狀況,12點後另有一章。

而在荀子看來,長安君禮數恰當,彬彬有禮,全然不似一些齊楚公子封君般傲岸對勁,彷彿一好學少年,再加上對荀子以趙國邯鄲方言問好,讓荀子頓生好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