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那裡,此言差矣!二位將軍是為了庇護主公才受此重傷,惟庸深感敬佩,照顧二位將軍,此乃我分內之事,惟庸深感幸運啊!”胡惟庸謙讓道。
“智囊請講。”
“確有此事。”
“恩,我實在很早就聽過,主公大誌萬丈,必然能夠成績大業,以是,我很早就想跟從他,直到那次與主公相遇,看來我跟主公還是有緣啊。”靖安對顧風說道。
“好吧。”
“誒,靖安,還是我去吧。”
“顧兄,你說的對,武昌一役,要不是你,我早已經成為刀下冤魂了,這回,你又救我一次,要不早被韓元壽殺死了。”
顧風照實相告:“曹兄弟是仁義之士,但有些讓人捉摸不透,有些城府,還很重交誼。”
“或許是我該隱退之時了,學那張良。”
朱元璋雄師攻陷平江今後,江東已經大定,因而此主要乘勝追擊,分道出師,調集重兵徐、常、顧、曹等攻占中原之元多數,而遣偏師周德興、湯和、鄧愈、沐英、李文忠等攻打南邊方國珍部。乃是雙管齊下。一方麵,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顧、曹為偏將,率師二十五萬,北向停止,由淮入河,向山東進發,並馳檄齊、魯、河、洛、燕、薊、秦、晉間。而此時,元廷以大將察罕帖木兒養子王保保,代理軍務,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率兵征討。另有關中四將軍,扼守各個要地。一名李思齊,一名張良弼,一名孔興,一名脫列伯,相互聯盟,甚難攻破,兩邊進入鏖戰當中。
“顧兄,你為人仗義,是吾輩之表率,我們結拜為兄弟吧?”
還至金陵,朱元璋又命常遇春為大將軍,顧風、曹靖安為副將,率兵將二十萬討張士誠。且說二十萬軍眾,自太湖趨湖州,沿途遇著敵將,無戰不堪,擒住尹義、陳旺、石清、汪海等人。一向攻到士誠城下,將其圍困。
“嗬嗬,為何不一樣呢?”
自方國珍降順以後,李善長等人又複奉表勸進,吳王應允。李善長等人便參酌成製,定了一篇宜古宜今的大禮,呈上吳王察閱。吳王略加損益,乃由太史令劉基,擇定穀旦,準於戊申年正月四日即天子位,國號明,改元洪武。先期三日,築壇南郊,一應禮節俱備。吳王覆命群臣,齋戒沐浴,至期同赴南郊,先祭六合,次及日月星鬥、風雲雨雷、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諸神。壇下鼓樂齊奏,壇上捲菸環繞,當由吳王親身登壇,行祭告禮。旁立太史令劉基,代讀祝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