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眼兒看她一回,如果就此曉得好歹了,家裡也能替她再籌算籌算,明歲春季太子迎娶正妃,便為著給陳家作臉兒,也不能這麼早就納嬪妾,本來要的就不是她,如果太子偶然,到時候再設法把她送歸去。
等宋之湄再問的時候,便笑眯眯的答一聲:“女人如許的纔是真有福分的,秀女們再金尊玉貴也一樣得刻苦頭,便得是那有福的,纔不遭這份罪。”
齊嬤嬤是纔剛放出宮來的,進了奉侍所,還是管帶姑姑,聽宋之湄這麼問了,一回當她是獵奇,二回再問內心就有些明白,卻悄悄訝異,這位女人竟還是個心大的,宋家請了她來,隻怕打的就是這個主張。
還想著家裡的教養不會差,人要翹尾巴,總得有些對勁事,她這又是有甚麼對勁事?齊嬤嬤算得上是失職儘責,既是從宮裡出來的教養嬤嬤,便比著宮裡的端方挑挑撿撿的說,宋之湄興頭很足,還特地問了選秀事。
齊嬤嬤內心稀有,托了茶盞吃一口茶,甘氏這是請她拿主張,她看著甘氏滿麵急色,沉吟半晌:“我跟大女人也算得有緣份了,既是有緣份的,有些話我說了,太太可彆放在心上。”
因著是宮裡出來的嬤嬤,甘氏看她措告彆動都與平凡人分歧,倒有些想請她拿個主張的,隻這話不好挑瞭然說,正難堪,她反倒要請辭了。
小寺人也不知是成心還是偶然的,看一看石頭涼亭兩邊笑問道:“垂白叟如何冇把太子殿下賞下的宮燈掛起來,那上頭的畫但是殿下親手畫的,專去了花圃照著魏紫畫的。”
卻全冇放在心上。
齊嬤嬤一聽連陳家的帖子都給回了,曉得宋家從上到下,發癡的就隻要那位大女人,心頭略定,甘氏隻差剖心掏肺,把就盼著女兒能回籍去,老誠懇實嫁人生子的話在舌頭上轉了三四回。
恰好是這個時候,宮裡又送了東西下來,是八月節的月餅,內造的,刻著吉利紋樣,小寺人笑眯眯的捏了紅封兒,宋蔭堂一看就曉得是陳大監的新收的乾兒子。
這麼個小女人家,萬事還不全捏在爹孃的手裡,宋家如許的官身,豈能叫她壞了,她是因著甚麼能有如許的想頭,齊嬤嬤也不往下深想了,可憑她一個,家裡不想讓她辦的事,她就辦不成。
這個彆例甘氏也曾想過,隻無人同她籌議,她便一向都不敢開口,除了求神拜佛,旁個也不睬會她,既有了齊嬤嬤的主張,心頭必然,為著女兒,另有甚麼不肯的,隻要回籍去,金陵城裡再說她病了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