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處所看到本文的朋友能夠搜刮網頁或下載晉/江app瀏覽正版支撐作者。
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乞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腕,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乞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解,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玉帝道:“所舉者何神?”菩薩道:“乃陛命令甥顯聖二郎真君,現居灌洲灌江口,享用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泛博。奈他隻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聞言,即傳調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齎調。
且不言天神環繞,大聖安息。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門徒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見那邊荒蕭瑟涼,席麵殘亂;雖有幾位天仙,俱不就坐,都在那邊亂紛繁講論。菩薩與眾仙相見畢,眾仙備言前事。菩薩道:“既無嘉會,又不傳杯,汝等可跟貧僧去見玉帝。”眾仙怡然隨往。至透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
真君與大聖鬥經三百餘合,不知勝負。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硃紅頭髮,惡狠狠,望大聖著頭就砍。這大聖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身軀一樣,嘴臉普通,舉一條快意金箍棒,卻就是崑崙頂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馬、流元帥,戰兢兢,搖不得旗號;崩、巴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不幸衝散妖猴四健將,緝捕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拋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眾兄弟得勝不題。
那鬼王領了旨,即駕起雲,徑至灌江口。不消半個時候,直至真君之廟。早有把門的鬼判,傳報至裡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即與眾兄弟,出門驅逐旨意,焚香開讀旨意。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