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_第3章 孫劉聯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也就在這天早晨,周瑜和孫權有一次伶仃說話。孫權摸著周瑜的背,叫著他的字說:公瑾呀,你是上天派來幫忙我的啊!我已經選好了三萬精兵,艦船、糧草和兵器也都籌辦結束。請公瑾和子敬(魯肅)、程公(程普)先行一步,我在火線極力援助。如果戰事倒黴,公瑾就返來,本將軍親身與他曹孟德決一死戰。

當然要震驚。因為此戰意味著孫權的權勢已向西部擴大,下一步必將覬覦江陵,妄圖襄陽,蠶食荊州。

劉琮說:我就不能和諸位一起,守住先君基業,以觀天下之變嗎?再說另有劉備。

在這個關頭時候,並無官職的諸葛亮挺身而出。他對劉備說,環境告急!請明公受權,讓我去江東求救。[19]

究竟上,荊州事情後,孫權就到了柴桑(今江西九江)。態度則很明白:擁兵自重,張望成敗。[20]

拿下了荊州和益州,又如何樣呢?

但,這內裡有題目。

實在魯肅的話,孫權聽出來了,特彆是“漢室不成答覆,曹操不成卒(猝)除”這兩句。此中奇妙,則不言而喻:漢室不成答覆,由霸業而帝業就是能夠的;曹操不成卒除,先三分後一統就是必須的;孫權的線路既然是與曹操劃江而治,南邊對抗北方就是必定的。

不過平心而論,劉表在荊州甚得民氣。並且,恰是因為他實施“愛民養士,安閒自保”的政策和戰略,荊州地區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寧戰役,很多北方南下的災黎也獲得了幫助和全麵,這不能不說是劉表做的功德。

實際上,兩漢本來就有禮聘名流為官的軌製(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並且不管是天子的征聘,還是州郡的辟除,都是禮聘,不能令召,光武帝劉秀乃至還碰了好幾個釘子。三顧茅廬,不敷為奇。[12]

諸葛亮說:將軍的大誌壯誌莫非就是這個嗎?

這當然是悄悄話,但是說到孫權內心上了。實際上孫權對魯肅阿誰“隆中對”是很覺得然的。他也很清楚,隻要聯劉抗曹,才能夠現在保全江東,將來南麵稱孤,最後克成帝業,投降曹操則絕無前程。

奇特!孫權不是已經拿定主張聯劉抗曹了嗎?為甚麼還要再聽諸葛亮的?因為他謹慎。他必須弄清楚劉備有多少氣力,又有多大的決計。是以兩人見麵時,孫權美滿是腦筋裡一片空缺的模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