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節所述綜合了《左傳·僖公十五年》和《國語·晉語三》。
第六章
[18]見《左傳·僖公二十一年》。
[6]晉獻公歸天,是在魯僖公九年玄月;裡克策動兵變,是在同年十月。
[17]事見《左傳·僖公十九年》。
[23]帝子,就是公主;北渚(讀如主),北邊水中的小洲;眇眇(讀如秒),遙遙瞭望;嫋嫋,輕風吹拂。下,讀如戶。
[13]見《左傳·閔公二年》、《國語·晉語一》。
[1]招降的說法,請參看童書業《春秋史》。
[10]荊軻事蹟,見《史記·刺客傳記》。
[13]語見《左傳·昭公十八年》。
[12]本節綜合《左傳·昭公元年》、《國語·魯語下》。
[27]請參看《國語·魯語上》。
[11]聶政事蹟,見《史記·刺客傳記》。
第一章
[20]見《論語·八佾》。
[8]事見《左傳·僖公十年》、《史記·晉世家》。
[17]語見《左傳·僖公十年》。
[18]見《國語·晉語二》。
[6]請參看童書業《春秋史》。
[1]事見《左傳·成公十六年》。
[19]見《論語·顏淵》。
[5]《詩經·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21]事見《左傳·襄公十四年》。
[18]此說最早由清人顧整天《楚辭·九歌解》提出,後孫作雲、聞一多、馬茂元、陳子展、薑亮夫、郭沫若均持此說。
[15]事見《左傳·宣公十二年》。
[12]裨竃事蹟見《左傳》之襄公二十八年、三十年,昭公九年、十年、十七年、十八年。
[2]關於春秋和戰國兩個期間各自的起止年代,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繁並無定論,隻要戰國終究公元前221年秦並天下無貳言(請參看李學勤主編《春秋史與春秋文明》、《戰國史與戰國文明》)。本書偏向於采取範文瀾《中國通史》說,即春秋止於公元前481年,戰國始於公元前403年,春秋與戰國之間有78年的空檔,可稱為“春秋戰國之際”。
[14]見恩格斯《家庭、統統製和國度的發源》及其注。
[4]《韓非子》和《呂氏春秋》持此說。
[12]《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