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國認得這個案牘,恰是好憑高弔古的一個,點了點頭,道:“有勞先生。既然下邊冇有了,你就且出去罷。”那案牘一愣。文華國道:“疆場交戰,自有本帥與諸將運營。先生之責,在公文來去。既然下邊冇了,便請先去備好紙墨,稍頃本帥如有複書,再來費事先生。可好?”
張歹兒的密報,很快送至了文華**中。≥
“噢!對對對。你來曰,你來曰。”
劉邦在這兒打過仗。到了漢景帝時,七國之亂,名將周亞夫攻梁國,亦曾屯兵此地。後國除,改山陽郡,昌邑為治。至東漢,又為兗州治的地點。呂布與曹操爭兗州,也曾經屯駐山陽。
契長命咳嗽聲,提示道:“大人。不是日,阿誰字唸曰。”
留下的諸人無不大笑。“下邊冇有了”,是個典故。文華國在平壤的時候,常用此言語來戲弄河光秀。比如,酒菜宴上,勸河光秀打關。等河光秀打完關了,文華國會故作不知,專門問他:“下邊另有麼?”河光秀常常便會答覆:“下邊冇有了。”河光秀對待文、陳這類的鄧舍親信重將,卻也好脾氣,開端不明白,厥後明白了,也不惱。諸將笑,他也笑,自嘲:“能博諸公一樂,亦為福分。”文華國故伎重施,又拿來調戲案牘,公然獲得熟知此典故之諸人的鬨堂大笑。
昌邑,也是一座名城。其城池不大,周遭數裡罷了。但若要追溯汗青,可到千餘年前。秦末,劉邦麾下有一員名將,名叫彭越的,堪與韓信、英布齊名,厥後被封為梁王。他就是昌邑人。司馬遷獎飾其:“雖故賤,然已囊括千裡,南麵稱孤,喋血乘勝日有聞矣。”不愧齊魯英豪。
但是細細數來,令人神馳之餘,看青山白水,卻也不免為之欣然。
山東齊魯名國,自古四戰之地,這話說的真是一點不錯。隨便走到一個處所,或許腳下踩到的地盤便曾經是金戈鐵馬的古疆場。實在,又何止山東。中原文明源遠流長,放眼南北,不管東西,無數的名城重鎮,動輒千百年計。其間也不知到底出過有多少的豪傑豪傑,能人誌士。也不知到底有過多少或風騷、或慷慨,或名流千古,又或者早已泯冇的故事。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笑了一陣,文華國道:“紅臉兒有勇有謀,久鎮關北,從冇出過半絲的差池。前次高望山一戰中伏,他也早有先見之明。諸位,他覺得察罕老賊是故佈疑陣,你們的定見呢?”張歹兒麵色赤紅,以是文華國叫他“紅臉兒”。冇有輕視的意義,算是對待靠近人的昵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