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就像一個三頭叉子。中間的李國昌最肯前,攻堅打強,為全軍鋒銳;擺佈兩翼則賣力策應、協同,並掃清核心仇敵。最後邊,李鄴是叉子柄,庇護輜重、民夫,確保糧秣以及退路安然。
從渝關進入腹裡,先是永平路,遷安、盧龍、昌黎、灤州、樂亭等地都駐紮的有元軍。一二百裡周遭內,敵軍數千。
再加上輜重、民夫;如果擺成個一字長蛇陣,步隊拉開,浩浩大蕩,重新到尾能有幾十裡路長。
遼東的燕軍出關後,會先打哪個方向呢?是盧龍?是遷安?是樂亭?還是乾脆繞道,避開永平,迂迴進入腹裡?又或者燕軍隻是虛張陣容,實在並不想入關,隻是想完整打下遼西、占有全遼?
他頓了頓,有若本色的目光從諸將臉上一一掃過,持續說道:“主公的令旨是:要求我軍迅南下、入關、西進,在限定的時候內,必須到達多數城外、搶占要點、做出打擊態勢;同時主力持續潛行南下,達到河間、保定一帶,進入戰役位置。……,諸位,任務很重,時候很急。以是,我們毫不能讓上述環境呈現,毫不能墮入亂戰、混戰。”
“末將在!”
“灤州城堅,如本帥剛纔所言,如果先打它,必將會呈現‘牽一而動滿身’以結果,導致混戰、亂戰。……,以是,本帥決定,先不打它。”
議事結束,鄭國勇先出營,帶領右翼,急行六十裡,在夜色來臨前,順利把盧龍包抄。
“至若河洛關陝,雖稀有雄,乃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無尊主庇民之意,相互吞噬,反為生民之巨害。若就此絕壁勒馬,不失周處美稱;若一意孤行,必有弘範之亡。勿謂言之不預也。
江南蜀中,群雄盤據,內鬥不止。這個時候,“你們”應當放下私仇,以天下為重。“我”固然氣力不強,但情願做前鋒,先出北上。如果你們也想來,“我”非常歡迎,翹以待。
――他卻不知,這前來打灤州的,實在便是李國昌。之以是用陳虎燈號,乃是一個戰略。陳虎用兵,“鬼蜮難知”。何為“鬼蜮難知”?不但快,並且虛真假實,令人揣摩不透,從而顧此失彼。
不過說是說、做歸做;就麵前的這個環境而言,很明顯並不適合用一字長蛇陣。深切敵境,在敵占區總行軍,擺個一字長蛇陣,軍隊少了還好說;連人帶馬、帶輜重、帶民夫,四五萬人、畜,擺一個一字長蛇陣,這不找死麼?遇見一個善用兵者,從中間截擊一下,立馬就要亂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