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肯說。非要麵見將軍親稟。”
鄧舍點了點頭,讓他持續說下去。不但諸將,連河光秀都聽得津津有味。他棒子出身,卑賤之極,對本國的汗青,一竅不通。
李和尚疑芥蒂又犯了:“莫不是高麗來的說客?曉得俺們雄師來攻,用心巧舌巧語,利用將軍不成?”
這五六十年間的事兒,不消他再說。
“然,將軍可知?
“啟稟將軍大人。轅門外來一白衣秀才,自稱有絕密之策來救我雄師。”
“高麗膏腴,儘在南部,此其一。其二,高麗本地經年飽受倭患,精銳之軍,不在北界,而在南疆。其三,高美人口,北界隻要一二,十之七八在王京(漢城)之南。將軍萬人罷了,孤軍一支,深切本國,糧不得充,兵不得募,後無援,前皆險阻。試問:若高麗王讓西京以北儘付將軍,稍穩以後,傾天下之力,舉海東之民,十萬精卒,百萬民兵,將軍何故擋之?
李和尚搶身躍起,嘡啷啷拔出半柄馬刀:“無禮!”
“忽必烈允之。韃子的駙馬職位很高,高麗竟是以晉升了職位。今後,曆代高麗王,除因在位時過分年幼的以外,皆娶韃子公主。故此,高麗在我朝,……在韃子朝,又稱駙馬國,和韃子是甥舅乾係。”
文華國把麵前水碗朝案上重重一墩,大怒:“見我家上萬戶將軍大人!怎生不跪。”
鄧舍扶案站起,環顧帳內,帳彆傳更,將近半夜。
鄧捨本就細心。掌軍以來,如履薄冰,對身邊的人更是到處重視察看。時候久了,常常能夠刹時從細節處,判定出此人道格。
鄧舍沉吟不語,陳虎道:“將軍,小人曾聽土著說,合蘭府接遠洋邊,位處義州東北一百多裡。為女真故地,堆積了大量的女真部落。蒲鮮萬奴是女真人,他能夠之為安身點,稱雄遼東。我們,怕是不成。”
這幾句話說的很對,鄧舍聞聽,甚有感到,問道:“這有甚麼可惜之處?”
高麗王室本尚血親製。
“哪三策?”
“將軍豐州一敗,展轉千裡。月餘之間,擁八百而至萬人,破堅城,敗名將。旁人看來,聲望顯赫;此中苦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下策是過江而取義州。破而南下,麾眾中轉西京。吼怒北界,可保一時之逞。中策是轉而北上,效蒲鮮萬奴,取掠合蘭府地,控扼南北,翼覆海東,可成一時之霸。”
如果他這杯水不飲,鄧舍不會竄改本身開端的判定,仍然以為他隻是一個自矜其能的牙尖嘴利之士;他這水一飲,形象大為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