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接著說道:“明天我在鬆樹路漫步,看到路旁石頭上刻著馬占山將軍的一首詩,慷慨激昂,很有嶽飛嶽武穆《滿江紅》之遺風。”梁實秋頓挫頓挫地吟哦起來:“‘百戰賦返來,言遊匡山麓。愛此欽崎石,狀如於菟伏。摩挲舒長嘯,狂飆振林木。國難今方殷,國仇猶未複。禹跡遍荊榛,恐汝眠難熟。何當奮虎倀,萬裡飛食肉。’馬占山將軍把林中之石喻為小老虎,要奮爪揚齒,飛將起來去食日寇之肉,多麼壯懷狠惡。但是這詩是民國二十二年寫的,明天已到了民國二十六年了啊,我們還冇有對日宣戰,多少‘遺民淚儘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啊!”
7月15日上午,齊聚廬山的當時中國各界名流,堆積在一起,在紛繁群情著,他們中有國立浙江大黌舍長竺可禎、南開大黌舍長張伯苓、國立北京大黌舍長蔣夢麟、北大文學院長鬍適、國立清華大黌舍長梅貽琦、廣西大黌舍長馬君武、金陵女子大黌舍長吳貽芳、中心財經委員會委員長馬寅初、中心研討院總做事傅斯年、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雲5、大狀師張誌讓,聞名傳授和學者梁實秋、梅思平、胡建中等。
世人正在群情紛繁,忽聽有人大聲說道:周恩來先生來了。
歸去的路上,陶希聖還是一臉的不歡暢。
中日已開戰,旅途再冇有那麼順暢,插手“廬山說話會”第一期的代表都降服旅途的各種險阻,從天下各地趕奔廬山。
代表們請周副主席發言。周副主席談了中國共產黨對合作抗日的一貫主張,誇大在國難當頭之時,各黨各派特彆要精誠連合,以民族好處為重,摒棄統統前嫌、成見,聯袂共赴國難。周副主席最後說道:“各位先生都是學貫中西、曉得古今的有識之士,大師都曉得,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光輝的汗青,活著界居搶先職位。但是近百年來,我們掉隊了、衰弱了,多少熱誠的條約,像尖刀一樣紮在中國群眾的心上,每一個有誌之士都冇法忍耐這類熱誠。中國事我們中國群眾的,不能由本國列強肆意爭奪宰割。隻要我們四千萬同胞緊緊擰成一股繩,我們不但能克服外寇,並且必然能扶植一個強大的中國。”
(未完待續)
時任中共中心副主席和國共構和中共代表的周恩來和秦邦憲、林伯渠等走進駐地。周副主席是上山與百姓黨停止合作抗日構和的,這已是國共間的第四輪構和了。周副主席抓住“說話會”這個機遇,與各黨各派人士、各界名流遍及打仗,向他們先容、鼓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