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_第275章 武英殿大學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陳文遠附和誌:“皇上,如楊致所言,耿進麾下雄師各有來路構成龐大。遵循此法裁撤,四十萬雄師最多留餘四成。不但分兵撤兵另駐的耗用大減,散兵過境肇事擾民的能夠性也不大。”

楊致嘿嘿笑道:“隻要皇上對勁就好。最後一步就是耿進如何安設了。晉爵犒賞當然是必須的,但他還不老,如果出任太尉,這個位子恐怕要坐好久。再說了,樞密院太尉已官至武職顛峰,下一回又給他安排個甚麼職位呢?另有擢升餘地嗎?”

楊致曬然一笑道:“不管如何節流,賞撫犒軍都少不得大把銀子。都說吳越自古富庶,何謂富庶?就是有錢啊!伐滅一個富庶小國,而後為錢憂愁,實在令人難以瞭解。”

“家中獨子者,兄弟二人或二人以上皆在軍中隻留長兄,家中父母有一人亡故者,家中父母有一人年逾六旬者,軍士年逾四十者,軍士年逾三十而未娶妻者,儘皆強迫退伍歸鄉。雖是強迫,但也可彰顯皇上仁德關愛之心。所謂誌願,就是情願歸去就歸去。既偶然留下,大可不勉強,不然反而影響軍心士氣。”

楊致據理辯駁道:“老相爺,今時分歧昔日,現在的大夏,皇上絕非弱暗昏庸之主,既無外戚乾政,又無寺人擅權,更無權臣當道,豈能與東漢末年相提並論?罕見其例並不是冇有,尚無先例總要有人例外。武臣入閣為相不但不會影響文臣的分量和職位,反而能夠證明皇上用人不拘一格,令文武雙全的人才投身宦途有了更大挑選餘地。”

“現在大夏的統兵將帥,僅以現任禁軍大將軍周挺、討虜大將軍曾賢明、平南大將軍楊耀、征燕大將軍羅輝祖等報酬例,大多合法盛年。一旦離任回京,莫非還能一股腦兒都塞進樞密院?我敢斷言,耿進毫不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慣例!”

三人火伴同事數十年,在他們手上,大夏由西北瘠薄之地的藩鎮自主至今,開疆拓域已據中華半壁,成為國勢最為強大的亂世強國。三個故鄉夥甚麼風波冇見過?對此如有良策,何必勞動他飛虎侯腦洞大開?

天子的瞭解倒是比王雨農更加透辟:就是找個合適的處所,將一時身份不尷不尬的人臨時高高掛起。文人出身的丟到集賢殿,武將出身的扔進新奇出爐的武英殿。對於這些人,今後天子想如何用就如何用,想甚麼時候用就甚麼時候用。楊致這廝的腦袋到底是如何長出來的?這主張可謂一絕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