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_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個傳奇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迦葉尊者的奇異不但於此。佛陀滅度後,按佛教端方是要火化,但弟子們如何也點不著火,一向比及遠在外埠的迦葉尊者趕到,迦葉舉火,才順利撲滅。這是一。在佛陀活著時,說法時普通大師都是站著聽法的,能夠有資格像佛陀那樣坐著的,迦葉就有這個報酬,這叫分坐之禮遇,他並不是佛陀最早的弟子,卻被佛陀如此正視,這是二。他本人對峙嚴格的梵衲行,也就是苦行,戒律是最為嚴格的,他本人就是戒律的化身。佛陀臨終前有人問,您滅度後,我們以何為師?佛答:以戒為師。可見戒律在佛教中的首要性,而迦葉就是戒律的代表,首要不首要?這是三。第四,佛滅度後,僧團即將閉幕,但迦葉號令有成績的大弟子們,集合在一起,把佛陀生前的教誨記錄下來,就有了我們明天看到的佛經。如果冇有他的建議,明天的佛教將以何種臉孔存在?第五,佛陀活著時,有一天說法時,冇有說話,隻是舉了舉手中的鮮花。此時大眾都不知所雲,隻要迦葉對佛陀微微一笑,佛陀就把這個法傳給迦葉了,佛陀說了一段話:吾有正眼法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奧妙法門,不立筆墨,教外彆外,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聞名傳說拈花淺笑,也就是你們熟諳的禪宗的來源。以是,明天在本地風行了上千年的祖宗,其泉源祖師,就是迦葉尊者啊。”

“哇,這太了不起了,就憑這,我也想聽聽這小我的故事。”

他說到禪宗,固然我是宗教的門外漢,但隻如果一個對傳統文明感興趣的中國人,冇人繞得開禪宗這個話題的。這個宗派對中國文明、中國人影響太大,乃至於它成了中國文明永久的影子,映照著無數才子大師的聰明和成績。從白居易到蘇東坡,哪一個不被禪所吸引、所覆蓋?

妍子的興趣點不在這,她隻是不明白:“從1840年到1959年,明顯隻要119歲嘛,如何說是120歲呢?119歲也很長命啊,為甚麼非要誇大,非要湊個整數呢?”

劉大哥重新泡了一壺茶,給我們倒上後,說到:“如果你們感興趣,我能夠講一講這方麵的故事。”

“因為阿誰陳腐的傳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雞足山就是佛教聖地了。但是在近代,因為中國的式微,佛法也開端式微了,虛老衲人來到雞足山時,切身見到了雞足山佛法的出錯。本來的盛況冇有了,根基冇有一個十方叢林,隻要向個子孫廟,戒律敗壞,佛法將近斷絕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