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
他久經戰陣,曉得這些流矢雖能射到,卻也早已是強弩之末,毫無殺傷力可言了,自是不懼。並且他亦膽略過人,身邊的親兵保護亦把他層層戍衛,另有瀟湘子、尹克西、尼摩星、馬光佐這四名武學妙手在身邊保護,以是他對本身在戰陣上的安危非常放心。
蒙古軍隊主帥四王子忽必烈在箭程以外親身督戰,蒙古兵將目睹主帥親至,更是大聲呼喝,奮勇直前,搏命亦不退。
忽必烈騎跨一匹棗紅駿馬,眼望襄陽城頭,在主帥大纛下批示若定。不時傳出一條條號令,等待在旁的傳令兵即接他令旗飛奔而去,往上麵軍隊去傳達號令。另有傳令兵不竭飛奔而回,給他送達火線各蒙古軍隊的動靜,等待他發落。
不過四周親兵也隻是對他倉促一瞥,其臉孔看也一定看得細心,倒也冇生這很多心機。
十數人盯著眼下這急馳而來的傳令兵急奔到忽必烈身前丈許就倉猝勒馬愣住,都暗自鬆了口氣,曉得這傳令兵雖奔得急些,卻還冇忘了這條端方。不然再敢進前一步,他們不管如何,都要先脫手將之攔下了。
襄陽城下,蒙古兵有如蟻群普通,從城頭到城下今後直排開去,漫延城野,堆積的直是人隱士海普通。人喊馬嘶聲、喊殺聲、兵刃撞擊聲、羽箭石塊吼怒聲等等,混在一起,直沖天涯。
他們方纔放鬆那一下,又全冇生疑,不免慢了半晌,直到對方抽出兵刃飛身殺向忽必烈而來,他們才反應過來。固然他們距忽必烈比對方要近,但對方的身法倒是比他們要快很多,以他們的修為也瞧不清對方的身形,再加上他們的反應又慢了半晌。
不料這傳令兵往腰間一摸,再揚手時倒是冇把令旗拔出。而是揚手之際,俄然手中一道紫氣長虹一閃,而與此同時彆人從頓時飛身而起,直往忽必烈急掠疇昔。
但他們剛纔緊盯著這傳令兵,目睹其守著端方冇有突入忽必烈身前丈許,都把他當作平常傳令兵,不疑有他,心頭都自放鬆了一下。而那傳令兵令旗還插在腰間,冇先上馬而是伸手摸向腰間,他們都覺得他要拔腰間的令旗,也冇生甚麼疑點。卻不料變生肘腋,對方揚手之際冇拔出令旗,而是抽出了埋冇在腰間的兵刃。
這時馬蹄聲往近前急響,又有一名腰插令旗的傳令兵策馬急馳而至。忽必烈身前的親兵衛隊目睹是傳令兵而來,自不相攔,還為他策馬讓開門路。
凡是傳令兵遠遠就已把腰間的令旗取在手中,高舉揚手招展,好讓前麵軍到看到令旗,為他放行。但這名傳令兵倒是分歧,奔到近前來,令旗仍還是插在腰間。幸虧令旗旗色素淨,而箭術上佳者眼力亦好,忽必烈的親兵中自不乏此等妙手,遠遠便也瞧得清楚。固然很多親兵心下多少有點兒奇特他不依常例,卻也不疑有他,隻當這名傳令兵跑得急,一時忘了抽腰間的令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