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南宋年間,因北方半壁江山被金人侵犯,與金國呈南北對峙之態,朝堂政事以軍事為多,為便利宰相參知軍事,遂常有兼樞密銜。高宗時的大殲臣秦檜為相時便曾兼樞密使,但這也並非常態,直至寧宗朝後,宰相兼樞密使一職始成為常置。凡拜相者必兼樞密使一職,使得宰相軍政大權一把抓,乃至南宋前期出了好幾位大權獨攬、把持朝綱的權相。
史嵩之為相,則兼有其祖父史浩與其叔史彌遠之特性。史嵩之既是一個有才氣的乾臣能吏,也同時是一個尋求權力、跋扈專斷之人。為了達到本身的目標,能夠使尺手腕。結合蒙古滅掉儘國,便是史嵩之所一力促進之事。
下了馬車,尹治平昂首打量,但見史府的大門也並不特彆高大豪華,除了匾額上的“史府”二字,也冇特彆的裝潢。此時大門敞開,史嵩之派了管家在門外驅逐。
史嵩之能做到現在的相位,可說也有他這位叔父史彌遠的很多功績。而史嵩之的祖父、史彌遠的父親史浩在孝宗年間亦曾官至宰相,四明史氏,有一門三宰相之稱,門庭燦爛,顯赫之極。
從現在看來,聯蒙滅金,可謂是趕走了狼又引來了虎。但在當時看來,亦不失為一條善政。並且結合蒙古,也確切滅掉了壓在南宋君臣頭頂百年之久並給宋朝帶來了很多屈辱的金國。史嵩之也是因促進此事,而開端遭到理宗的重用。
尹治平宿世並非汗青係高才生,對南宋的這一段汗青也並不體味,曉得史嵩之及其史氏家屬一門三宰相之事,還是因為要到臨安,欲體味臨安朝廷現在的當權主事者,才特地在一起而來的船上向呂文德探聽的。
“史相公?”尹治平略有些驚奇。他曉得呂文德口上說的史相公是誰,乃是當朝宰相史嵩之。“相公”一詞,並非專指後代戲文裡的那般伉儷間的稱呼。兩宋之時,有官至相位者,便常常以相公稱之。
隨之進了府內,繞過照壁,尹治平才發明內裡彆有洞天,非常開闊,並且亦安插得非常精美。沿路植有修竹、花樹,風景惱人。直走到第三進門時,但見門前站著一名身穿錦衣,五十餘歲,頷下蓄鬚,麵孔剛正的老者。
史嵩之現在的正式職位乃是右丞相兼樞密使,丞相是文官之首,而樞密院乃是宋朝主管軍事的一個專有機構,樞密院的首級與最高長官便是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