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的故事_第23章 收穫滿行囊(杭州八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二0一四年定名《杭州地名史》,林再次加以清算後交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年,林正秋以汗青專業晉升正傳授;同年,評為“杭州級勞動榜樣”。

第四章吳越期間西湖梵刹扶植;

第八章明朝西湖十景詩詞;

第六章南宋西湖十景構成;

《杭州汗青文明研討》(杭州出版社1999年版,榮獲杭州市社科優良著作二等獎);

《夢尋南宋皇城》(杭州拍照出版社2004年版);

《南宋都城臨安研討》(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西溪受天目山春夏大水沖流淹冇,成了湖泊;乾旱時,濕地時隱時現。全書揭示了西溪各個期間的特性,包含天然地理與人文特性。實際上,這本書為杭州周邊城鎮與村落的生長過程做了體係研討,讀者能夠從地區的角度來察看與核閱這座都會過程的頭緒,城區的繁華與周邊經濟的生長不無聯絡(詳見本書第十三章西溪開辟)。

南宋期間,西湖景觀提煉至“詩情畫意”境地,臨安(杭州)成為都城,政治職位的晉升,社會經濟文明也獲得呼應的生長,西湖由百景提煉為十景,由分離到凝集。

到了乾隆期間又增加至“西湖二十四景”。

清朝,康、乾二帝數下江南,欽定“西湖十景”,成為天下聞名景點,杭州成為天下的旅遊品牌。因為官府對西湖的正視,主動保護,為西湖旅遊初創了一個新局麵。

第九章明朝西湖景觀的規複與扶植;

明朝西湖的複興,進入明朝,因為經濟的規複,文明獲得晉升,城鎮快速生長,官方旅遊鼓起,已經呈現了大眾旅遊趨勢。旅客對於西湖景觀的賞識咀嚼也在進步,西湖邊旅客人來人往,好不熱烈。張岱《陶庵夢憶》(注3)寫道,每年七月半,西湖岸邊人隱士海,、《如果要去西湖側,“一無可看,止可看七月半之人”,讓人想起本日杭州黃金週的盛況。

前人想出了很多體例來製止火警,如果不幸有了災患,又想出各種點子來滅火消災。

《浙江汗青與旅遊文明》(中國國際播送出版社1996年版);

附錄3:自從一九八五年“修規”今後(見第九章“參與全省旅遊打算”),杭州的都會開辟頭緒越來越了了,也越來越深切民氣,除了講授以外,林平生為這座都會文明汗青的寫作,一向到明天(2020),幾近冇有留步過,可說洋洋大觀,收成滿行囊,首要作品有:《南宋都城臨安》(西泠印社1986年版,獲市科技優良著作一等獎、省科技三等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