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輔大唐_吳茱萸湯治療頭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例1:鄧某,女,38歲,嶽池縣婦聯乾部,1984年3月15日診:頭頂偏左疼痛幾次發作18年,把柄有牽掣和跳動感,劇時臥床不起,兩三日一發;每次發作,必服去痛片才氣逐步減緩。曾經本省數家病院查抄,未予確診;迭用中、西藥物,始終未能節製發作。刻診:近年來頭痛愈發愈頻,精力不振,顏麵略帶踏實,納食、二便尚可,月經根基普通,舌淡紅苔薄白,脈弱。

例3:陳某,男,16歲,樂山六中門生,病曆號:住院9066、門診48009,1988年1月2日診:半年前開端頭昏頭痛,兩月後果感冒高熱(39℃),頭痛驀地減輕,伴昏睡、嘔吐、瞳孔散大、視物恍惚、咽喉腫痛、吞嚥困難,急入我院搶救。西醫診斷:①病毒性腦炎;②顱內占位性病變?(後經華西醫科大學、CD陸軍總院CT掃描否定)住院半月間,曾兩次下達病危告訴。經極力救治,以上危象消逝,但頭痛未止,乃出院服中藥。當時首要證候是:兩側太陽穴、眉棱骨、眼眶脹痛;一日夜發作3次,每次約2小時,疼痛時頻吐稀涎,伴咽痛。先服丹梔清閒散合銀翹散加減17劑無效,改服蒼耳散、升麻葛根湯、小柴胡湯合吳茱萸湯加味(複方藥物多達19味,此中有吳茱萸、生薑各3g,黨蔘、大棗各10g)20劑,亦無較著結果。刻診:證候如前,邇來更增煩躁不安,口乾,連連飲水不能解渴,納差,大便偏稀,舌質紅,邊尖密佈小紅點,苔白微黃厚膩,脈弦滑略數。

一籌莫展,隻好重詢疼史,刨根究底,竟垂垂問出了以是然:患者近幾年3月至10月每天對峙下河泅水,常食生果、冰製食品;又因功課緊,常飲濃茶以提神。至此餘意已決,決然出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黨蔘、大棗各30g。囑其試服兩劑,如服後口乾、咽痛減輕,亦須對峙服完。1月4日複診,恰餘他適,由江爾遜老中醫接診:服1劑,太陽穴、眉棱骨、眼眶脹痛及咽痛均大減,已不嘔吐稀涎,口乾、煩躁亦減輕;服完2劑,疼痛根基消逝,但腹微滿悶。江老將黨蔘、大棗各減至15g,加厚樸15g,法夏10g,續服3劑,疼痛完整消逝,納開,腹寬鬆,大便轉普通。餘複視其舌,舌質仍如前,苔白微黃薄;診其脈,已無數象,仍弦而帶滑。乃書六君子湯(常用量)加桂枝(寓苓桂術甘湯意),囑其多服以資穩固。因相距不遠,一週追訪一次,至今三月未複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