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驕陽醫館名醫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立法:清熱利濕、健脾化痰、活血通絡(針對“濕熱-脾虛-痰瘀”三焦病機)。

2. 活動乾預:每日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40分鐘),促進脂肪代謝,改良胰島素抵當。

5、詳細處方用藥及用量剖析

處方調劑:

查抄反應:肝臟超聲提示“肝臟反響均勻,脂肪肝逆轉”,腹部CT示肝內脂肪堆積消逝。

查抄反應:肝臟超聲提示脂肪浸潤程度降至25%(輕度脂肪肝),BMI=29.9(靠近肥胖臨界值)。

- 診斷根據:BMI=體重(kg)/身高2(假定身高175cm,BMI=99/1.752≈32.4,屬肥胖症);B超/CT提示肝臟脂肪浸潤>33%。

李建軍搓動手彌補:“您開的藥方真是神了,特彆是那味絞股藍,我查了質料,說能降血脂,現在我每天早上都去公園采點新奇的,和您給的丹蔘片一起泡。”他俄然從口袋裡取出個紅繩編織的安然符:“秀蘭親手編的,說給您診室辟邪,實在是想感謝您好幾次半夜還回微信教我們調藥方。”

醫囑:每日快走40分鐘,共同太沖穴按摩(疏肝理氣)。

龍膽草10g 炒梔子6g 黃芩10g 柴胡15g車前子30g 澤瀉15g 生地黃15g 丹蔘30g川芎10g 絞股藍12g 紅花10g 地龍10g山查30g 茯苓20g 黃柏10g 當歸10g茵陳50g 黃芪100g

一個重度脂肪肝的病案

4、擬選湯劑及丹方來源

按語:本案緊扣“濕熱痰瘀互結+脾虛”病機,以龍膽瀉肝湯清利濕熱為核心,重用黃芪、茯苓健脾益氣以絕生濕之源,丹蔘、川芎活血通絡以消肝內瘀滯,絞股藍、山查降脂化痰以治其標。全方攻補兼施,既針對肝膽濕熱之“標”,又顧護脾虛痰濁之“本”,表現了中醫“濕熱當清、痰濁當化、正虛當補”的辨治思惟。

丹方:龍膽瀉肝湯加減(根本方源自《醫方集解》,清肝膽實火、利下焦濕熱)。

1、病情闡發

醫囑:飲食中插手山查荷葉茶(代茶飲,穩固降脂),忌睡前加餐。

- 濕濁困脾:乏力、氣短、舌體胖大、苔白厚膩、脈濡滑(脾虛濕盛)。

- 主病:肝癖(中醫對脂肪肝的病名,見《難經》“肝之積曰肥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