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魏澹俄然對陪侍一旁的陸爽之子陸詞(字法言)說道:“小子,你看我們在此論難音韻,疑處悉儘,你何不記錄下來,天下之正音,我數人定則定矣”。陸詞時年約莫方纔二十歲,在席間是插不上嘴的,他忙取來紙筆,就著燭光,將世人會商的要點一一記錄。
百無聊賴,陸詞開端重新研討這張紙。隔了多年,影象已經恍惚了,幸虧他發展在學術之家,從小受父親嚴教、經曆過標準讀書音的練習,以是先賢所記的原則,能夠自行考證。他找到當時風行的各家韻書,大抵有呂靜的《韻集》、夏侯該《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候《音譜》、杜台卿《韻略》,然後以紙上記錄為繩尺,對諸家一一辯證、調劑、分聲彆韻。
但是其間或有疑問不懂的處所,敝居鄉裡,竟不曉得與誰參議……死者在天上悄悄看著他,生者在殿堂上早已健忘了他。
而這幾位客人也是鼎鼎大名,顏之推、盧思道、薛道衡不消說了,今後在中國的文明和學術史上他們將是這一期間的代表人物。劉臻於《隋書文學傳》居首,以精研兩漢書時稱“漢聖”。蕭該見《隋書儒林傳》,出身蕭梁帝胄,與顏之推一起在江陵陷冇後流落北方(分歧的是他直接退隱北周,而顏之推則東逃北齊,多遭了一場滅國左衽之事)。魏澹、辛德源在後代與仆人陸爽於隋書同傳,他們的遭受也非常類似,都曾退隱北齊為文學之臣,周滅齊後被征入關中。李若出身頓丘李氏,父祖世代以文學名,他本人少年聰慧,北齊時即以文采與崔儦並有聲鄴下,時稱“京師灼灼,崔儦李若”。
陸詞厥後的經曆,可謂平平無奇,釋褐承奉郎,典範的文學侍從之官。他固然家學淵源,但比起父親和父親的那些老友來冷靜無聞,史乘既冇有記錄他的官聲,也冇有留下他甚麼文名逸聞。乃至除了釋褐官外,連他前麵的宦曆也付之闕如。獨一記錄的一件事竟然是他的罷官,並且罷的極其冤枉。他父親陸爽曾經建議隋文帝為太子楊勇的幾個兒子“依春秋之義”改個好名字,成果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廢掉了太子勇,惱羞之餘,莫名的想起這件事來,竟然遷怒於已死9年的陸爽,趁便把陸詞的官也擼掉了。平淡半生的陸詞,糊裡胡塗的丟了鐵飯碗,白衣一身回到了故裡。
北周大定元年(陳太建十三年,西元581)仲春,隋王楊堅受禪,大赦,改元開皇,定都長安。楊隋承北周之業,天下已得七八,又處理了皇室的胡漢種族題目。相形之下,以六朝正朔地點自居的陳朝,名實俱為偏安江左的******了。三百年來南北通途的大江,已不過如一衣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