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清人接管不了,那美國人就能接管得了?”霸刀當即反問。
“賣報賣報,中國蒸汽動力船飛龍號耗時14天勝利超越承平洋,張家自產蒸汽快船震驚環球!”3月16日早上,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等歐洲多數會,以及美國統統的多數會的報紙上均呈現了不異頭條的訊息報導――震驚,震驚,張家巡展步隊準期到達舊金山。14天超越了承平洋,航程六千五百多海裡,張家自產的飛龍號蒸輪船,用最為有力的究竟向全天下揭示了她驚人的飛行速率和續航才氣。
在華府的汽車展覽持續了整整三天,持續地吸引著全天下的眼球。在拍賣了5輛飛龍汽車後,張家巡展步隊開向了本次巡展的最後一站――紐約。
“但是本著美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的設法,再加上美國的關稅庇護政策,我還是決定趁著這個勢頭先以1200美金一輛的代價大賣個幾千上萬輛再考慮降貶價。”張林詭異一笑,持續說著。
詹姆士已經打好了頭站,在到達芝加哥的第二天,張家巡展步隊便是在芝加哥開端了為期兩天的車展。城內巡展的體例很簡樸,不過就是把飛龍汽車停放在廣場供美國人撫玩,又或者是開著車在芝加哥城兜個幾圈。
“海內的有錢人不是買不起,而是底子不會買。”徐日新解釋道,“我們海內有錢人多位封建世家,大略都是一些地主和販子,而這些人對外來事件和新興事件有著本能上的心機順從。固然洋人的大槍大炮讓很多國人開端放眼看天下,但如許的國人畢竟是少數。汽車這類產品對目前的海內來講有些過分超期間,是很難被海內有錢人所接管的。”
張林設想的這款飛龍汽車,雖是豪華設想,但發賣工具卻還是是中產階層和富人群體。在當下期間貨幣兌換比例為1英鎊=4.8美圓=6兩白銀。訂價為1200美圓的飛龍轎車,換算成英鎊就是250英鎊,而換算成白銀也就是1500兩。遵循當下美國的人為標準,一輛售價為1200美圓的飛龍汽車,乃是一個淺顯美國工人3至5年的薪水總和,故而既算不得便宜也算不得太貴,美國的中產階層大略也是能夠買得起的。張林之以是會把美國人選為飛龍汽車的首批發賣工具,就是因為看到了美國那龐大且尚未開辟的汽車市場。而張林的目標,就是要把美國人的錢大把大把地裝進本身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