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洋紅夷、佛郎機:指荷蘭和比利時。此處指這兩國傳來的炮。
【註釋】
④蒲牢:傳說中的海獸,其吼聲甚大,故鑄於鐘上,以使鐘聲洪大。明朝覺得龍生之九子之一。
凡鑄銅為錢以利民用,一麵刊國號通寶四字,工部分司主之①。凡錢通利者,以十文抵銀一分值。其大錢當5、當十,其弊便於私鑄,反以害民,故中內行而輒不可也②。
【譯文】
【原文】
④叢林大處:大寺院。
【評析】
②冶銀為豆:明朝天子犒賞臣下的物品中有銀豆。
重費:多用。
①瀉時:傾瀉金屬溶液的時候。
錢
【原文】
鑄錢時用來熔化銅的坩堝,是用最細的泥粉(以打碎的土磚乾粉為最好)和炭粉異化後製成的(北京的熔銅坩堝還插手了牛蹄甲,不曉得有甚麼用處)。熔銅坩堝的配料比例是,每十兩坩堝猜中,泥粉占七兩而炭粉占三兩,因為炭粉的保溫機能很好,能夠共同泥粉而使銅更易於熔化。熔銅坩堝高約八寸,口徑約二寸五分。一個熔銅坩堝約莫能夠裝銅和鋅十斤。冶煉時,先把銅放進熔銅坩堝中熔化,然後再插手鋅,鼓風使它們熔合以後,再傾瀉入模型。
⑥絲髮成績:所鑄之物象圖案,一絲一發都要當真做成。
凡鑄錢每十斤,紅銅居六七,倭鉛(京中名水錫)居三四,此平分大略。倭鉛每見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錢高色者,惟北京寶源局黃錢與廣東高州爐青錢(高州錢行盛漳泉路),其價一文敵南直江、浙等二文。黃錢又分二等,四火銅③所鑄曰金背錢,二火銅所鑄曰火漆錢。
鐵這類金屬代價非常卑賤,自古以來冇有效鐵來鑄錢的。鐵錢發源於作為唐朝藩鎮之一的魏博鎮地區,因為當時藩鎮盤據,金屬銅冇法販運,纔不得已而用鐵來鑄錢,那隻是一時候的權宜之計罷了。在唐朝皇家昌隆之時,曾經用白銀鑄成豆子來玩耍取樂,而到了厥後藩鎮盤據而國度式微時,就連卑賤的鐵也隻好拿去鑄錢了!就一起記在這裡以表示博物廣識者的感慨吧。
⑦奪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上清:銅錢之代稱。故事有錢精為上清孺子之說。泉:即錢。
凡錢凹凸以鉛多寡分,其厚重與薄削,則昭然易見。鉛賤銅貴,私鑄者至對半為之。以之擲階石上,聲如木石者,此低錢也。若高錢銅九鉛一,則擲地作金聲矣。凡將成器廢銅鑄錢者,每火十耗其一。蓋鉛質先走,其銅色漸高,勝於新銅初化者。若琉球諸國銀錢,其模即鑿鍥鐵鉗頭上。銀化之時入鍋夾取,淬於冷水當中,即落一錢其內。圖並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