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織女燃薪、墨客映雪,所濟成何事也:燃薪以織,映雪以讀,實際上是無濟於事的。意義是夜織夜讀,是不能冇有油燈的。
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萊菔子、黃豆、菘菜籽(一名白菜)為上。蘇麻(形似紫蘇,粒大於胡麻)、蕓薹①子(江南名菜籽)次之,茶②子(其樹高丈餘,子如金罌子,去殼取仁)次之,莧菜籽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剝取其皮,為綽索用者)為下。
燃燈則桕仁③內水油為上,蕓薹次之,亞麻子(陝西所種,俗名壁虱脂麻,氣惡不堪食)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次之(燃燈最易竭),桐油與桕混油為下(桐油毒氣燻人,桕油連皮膜則解凍不清)。造燭則桕皮油為上,蓖麻子次之,桕混油每斤入白蠟結凍次之,白蠟結凍諸清油又次之,樟樹子油又次之(其光不減,但有避香氣者),冬青子油又次之(韶郡④公用,嫌其油少,故列次),北土廣用牛油,則為下矣。
榨具籌辦好了,便能夠將蓖麻子或油菜籽之類的油料放進鍋裡,用文火慢炒(凡屬草本的桕子、桐子這類的籽實,都要碾碎後蒸熟而不必顛末炒製)到透出香氣時就取出來,碾碎、入蒸。炒蓖麻子、菜籽要用六寸深的平底鍋比較合適,將子仁放進鍋後不竭翻拌。如果鍋太深,翻拌又少,就會因子仁受熱不均勻而降落油的產量和質量。炒鍋斜放在灶上,跟蒸鍋大不一樣。碾槽埋在空中上(木製的要用鐵片覆蓋),上麵用一根木杆穿過圓鐵餅的圓心,兩人相對一齊向前推碾。本錢薄弱的則用石塊砌成牛碾,一頭牛拉碾的勞動效力相稱於十小我的勞動力。也有些籽實,比方棉籽之類,隻能用磨而不需求用碾。碾了以後再篩,粗的再碾,細的放入甑子裡蒸。當蒸氣升騰充足飽和時取出,用稻稈或麥稈包裹成大餅的形狀,餅核心的箍用鐵打成或者用竹篾交叉而成,這些箍要與榨中空地的尺寸相合適。
①璺(wèn)拆:開裂破散。
【註釋】
【譯文】
凡胡麻與蓖麻子、樟樹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甘美非常,益人五臟)。蕓薹子每石得三十斤,其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仍得四十斤(陳曆一年,則空內而無油)。茶子每石得油一十五斤(油味似豬脂,甚美,其枯則止可種火及毒魚用)。桐子仁每石得油三十三斤。桕子分打時,皮油得二十斤,水油得十五斤,混打時共得三十三斤(此須絕淨者)。冬青子每石得油十二斤。黃豆每石得油九斤(吳下⑤油食後,以其餅充豕糧)。菘菜籽每石得油三十斤(油出清如綠水)。棉花子每百斤得油七斤(初出甚黑濁,澄半月清甚)。莧菜籽每石得油三十斤(味甚甘美,嫌性冷滑)。亞麻、大麻仁每石得油二十餘斤。此其大端,其他未窮究實驗,與夫一方已試而他方未知者,另有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