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是由礬石燒製而成的。白礬到處都有,出產最多的是山西的晉州和安徽的有為州等地,它的代價非常便宜,同寒水石的代價差未幾。但是,當水煮開以後,將明礬放入沸水中溶化並用它來染東西時,它就能夠固結在所染物品的大要,使其他的水分永不滲入。以是,製蜜餞、染畫紙、染紅紙都要用到明礬。彆的,用枯燥的明礬粉末撒在患處,能醫治流出臭水的濕疹和皰瘡等病症,是以也是皮膚科急需的藥品。
火藥的首要質料是硫黃和硝石,硫黃是純陽,硝石是純陰,兩種物質相互感化能引發爆炸,產生龐大的聲響,這真是天然界竄改出來的奇物。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處所不出產硫黃,或者也有能夠是有硫黃出產而不會煉取。新式槍炮呈現在西洋與荷蘭,這申明由東往西數萬裡,都有出產硫黃的處所。但是所謂琉球的土硫黃、廣東南部的水硫黃,卻都是一種弊端的記錄。
【譯文】
燒製明礬時,先挖取礬石,用煤餅逐層壘積再行燒煉,燒製的體例與燒石灰大抵不異。比及火候燒足的時候,讓它天然冷卻,再放入水中停止溶解。再將水溶液煮沸,當瞥見有一些俗名叫做“胡蝶礬”的東西飛濺出來之時,明礬便可算製勝利了。煮濃以後,要裝入缸內廓清。上麵固結的一層,色彩非常潔白,叫做吊礬;沉澱在缸底的叫做缸礬;質地輕如棉絮的叫做柳絮礬。溶液蒸發乾以後,剩下的便是烏黑的巴石。經方藥家煆製後用來當作藥的,叫做枯礬。
【註釋】
【譯文】
②鼓鞲(ɡōu):鼓風機。
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成質以後,入水長時不壞。億萬舟楫,億萬垣牆,窒隙防淫①,是必由之。百裡表裡,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為上,黃白次之。石必掩土內二三尺,掘取受燔,土麵見風者不消。燔灰火料,煤炭居十九,薪炭居十一。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餅,每煤餅一層,壘石一層,鋪薪其底,灼火燔之。最好者曰礦灰,最惡者曰窯滓灰。火力到後,燒酥石性,置於風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閉幕。
【譯文】
礬石白礬
【譯文】
③炊爨(cuàn):燒火做飯。
凡灰用以固舟縫,則桐油、魚油調,厚絹、細羅和油杵千下塞艌②。用以砌牆、石,則篩去石塊,水調黏合。甃墁③則仍用油、灰。用以堊牆壁,則澄過,入紙筋塗墁。用以襄墓④及貯水池,則灰一分,入河沙、黃土三分,用糯粳米、楊桃藤汁和勻,輕築堅毅,永不隳壞,名曰三和土。其他造靛造紙。服從難以枚述。凡溫、台、閩、廣海濱,石不堪灰者,則天生蠣蠔⑤以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