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道筆記_第一四九章 佛門出手攪渾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大和尚身著黃色亞麻法衣,頂戴沉香眼大佛珠,右持金錫杖,左執合十印,目光炯炯,頭頂嗶然閃亮。

五嶽真形圖概說:蓋聞,乾坤以內,五嶽者謂之神。五嶽當中,岱嶽為其祖,莫不該其造化。生於渾沌之初,立自陰陽,鎮乎乾坤之位。且五嶽者,古經雲“分掌天下人間等事”。

這幅圖,或者說此中的標記,是目前我國玄門文明研討首要文獻和玄門典範調集《道藏》中,仍然傳播於世的前人作品。因為這五個標記,不但見於書目抄繪,更見於諸器,如金飾(平常穿戴器具)、鼎器(禮器)、硯台(文房器具)、石碑(用處不明)等等中,曆經近兩千年,悠長不衰,故冇有被滾滾汗青所埋冇。

“哈,竟是崇光塔神童李道長,本日倒是瞧見真人了。”李煦寧轉首望去,卻見一大和尚飄但是來。

但是,汗青上所稱的北嶽恒山和南嶽衡山,其所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此中北嶽恒山在汗青上耐久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代替。而南嶽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嶽。

五嶽發源於當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奠聯絡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製”記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裡的五嶽並冇有列出詳細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註釋說:“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恒山、中嶽曰嵩山。”

漢武帝以後中國曆代天子都對五嶽不竭加封,唐朝把五嶽封為王,宋朝加封為帝,元朝持續加封為帝,到了明朝更被加封為神。玄門創建今後,持續將五嶽神話,以為五嶽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嶽稱為蓬玄太浮泛天,南嶽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華山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稱為上聖司真洞天。晉朝的羽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會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色彩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邊,紅色;金代表西方,紅色,水代表北方,玄色,土代表中心,黃色),宣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嶽岱宗山(泰山),回祿為赤帝,治南嶽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山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嶽太恒山(即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嶽嵩高山(即嵩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